作十二個小時以上,吃也吃不好,一二十個人擠在一間屋子都是正常的,而且很多,甚至說絕大多數工廠,都存在拖欠工資的問題,有的企業連工資都不發。
即便如此,這些企業的招工要求竟然敢要求,一米六五以上,五官端正,初中以上文化,在那個時代,選秀也不過如此了。
僱傭童工也是件極為正常的事情。
可依舊抵擋不住人們奔向沿海城市的腳步,沒辦法,去沿海城市沒工資,但最起碼能有碗飯吃,有個希望,在家裡務農,真的一輩子都完了。
除了上大學之外,這是第二個辦法,也是最實際的辦法。
不是當時的人,很難想象當時人們對跳出農門,成為工人階級,吃上商品糧的渴望。
曾經前往過沿海南方城市的親朋好友瞬間成為了香餑餑,無數的父母,妻子,將他們的子女,丈夫將其託付給他們。
能明著去就明著去,不能明著去的,就偷著去,曾經管控著人們遷徙的介紹信制度慢慢淪為廢紙。
南下成為此時老百姓共同的心願,對財富,對改變命運的渴望化作一陣陣驚天的怒吼聲。
只不過隨著這種依靠著介紹信的人口遷徙制度的崩潰,拐.賣婦女兒童的慘劇依次登上了舞臺,盲山,盲井便是在這個時期所出現的典型事例。
這種慘劇何時能夠謝幕,方辰並不知道,或許只有等待解決了貧窮問題,解放人們的思想之後。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管子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