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易等人也不由點了點頭,對李沂源的話表示贊同,看向方辰的目光,更是閃爍著熠熠光芒,恨不得將方辰生吞活剝一般。
如果擎天通訊真能解決連線廣大農村的通訊問題,再加上村村通工程的助力,恐怕還真是大有可為。
而他們的計劃進行順利的話,豈不代表著他們也能搭上擎天通訊這艘快船。
李沂源等人的嘴角不由浮現出絲絲笑意。
當然了,他們也知道,並不是上面打算施行村村通計劃,就能保證擎天通訊一定可以成功,反過來應該說是擎天通訊這項技術的出現,幫了上面一把,讓這項計劃有了真正實現的可能。
要不然的話,他們真的不看好村村通計劃,尤其是通訊網路這一塊,太難了,而且成本也太高了。
大機率會跟其他上面傳達下來的檔案指示一樣,無疾而終。
說個不好聽的,他們每年都會接到上百份上面的指示檔案,但真正能落實的十不足一。
而鄔江星的面色則有些難看,畢竟他現在和擎天通訊是競爭對手,擎天通訊做的越好,對李沂源等人的吸引力就越大,他以後的路就越發的艱難,是個零和遊戲。
但不管怎麼說,他不得不對擎天通訊,準備解決農村遠端連線問題,表示些許的敬佩,畢竟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對於他這樣的通訊頂級專家來說,深切的知道,解決遠端連線問題,並不是簡單的把電纜換成光纖就可以了,其中涉及到很多的通訊網路技術。
在70至80年代,陸續出現了T1(DS1)E1載波系統、X.25幀中繼、綜合業務數字網和光纖分散式資料介面等多種網路技術,但據他所知,這些技術都不足以解決使用光纖連線遠端所面臨的問題。
他可以很確定的說,這些網路技術由於其業務的單調性,擴充套件的複雜性,頻寬的侷限性,僅在原有框架內修改或完善已無濟於事,必須開發出一種能快速、經濟、有效地提供各種電路和業務的通訊技術。
開發出這樣技術的難度,並不比他研發出04機簡單,甚至還要更難,要不然國際上的一些通訊企業,著名通訊學院研究所早就開發出來了。
如果擎天通訊真能解決連線遠端的所有技術難題,那擎天通訊的技術力量絕對可以躍居世界一流水準,只比那些正在研究2G網路的頂尖研究機構差一些而已。
大概比他現在手裡的技術力量還強點,鄔江星不得不承認。
但轉念一想,鄔江星的嘴角閃過一絲淒涼的笑意,不用以後,現在擎天通訊的技術力量已經比他強得多。
現在這個典禮就是最好的證明。
至於毛利小六郎,阿倫.拉奧等國際通訊巨頭在華負責人,到是表情冷淡,甚至還掛著淡淡的不屑。
他們這些國際通訊巨頭一直走在通訊技術的最前沿,自然清楚用光纖作為連線方式是個什麼樣的技術難度,根本不是擎天通訊一家剛剛成立的華夏企業能夠解決的。
並且就算真正解決了,那也無所謂,對他們沒有半點的影響。
畢竟他們的主要業務都集中在華夏的各大省市,以及六個大區級網路中心局,連縣域中心局都不在他們的業務範圍之內,更別說華夏那麼繁密的農村了。
所以就算擎天通訊朝著農村開展業務,也跟他們沒關係,甚至他們還樂見於此。
看著下面,或悲或喜或冷漠的面孔,方辰的嘴角閃過一絲莫名的笑意,他就是用腳指頭都能猜到這幫人心裡在想的是什麼,更知道有很多人在等著看他的笑話。
不過這項技術的確難,即便他已經提供了技術解決思路,並且告訴鄭保用不計代價,要人給人,要錢給錢,但鄭保用也只敢說,應該在後年這個時候能做出來而已。
現在擎天通訊所能做的,只是在生產的交換機上預留這麼個功能和光纖介面,以後等技術成熟了,再升級和完善。
另外這項技術,其實應該叫做SDH(同步數字體系),採用的資訊結構等級稱為同步傳送模組STM-N。
最基本的模組為STM-1,四個STM-1同步複用構成STM-4,也就是以1.4.16.64.256這樣的排列方式組合增加。
然而每個模組都具有對映、定位、複用等功能。
主要技術是1985年由貝爾實驗室提交給美國標準學會的,而真正確定是在1995年,國際電信聯盟透過的,關於接入網框架結構方面的新建議G.902號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