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通脹又受不了。
更擔心由此導致英鎊貶值、資本外流,從而引發金融、經濟危機。
所以他們寄希望於藉助外力,於是選擇加入歐洲貨幣體系的匯率機制以穩定英鎊匯率、治理通脹。
在加入歐洲貨幣體系之後,英國當即宣佈降息1%。
事實證明,英國人還是很雞賊的,加入歐洲匯率體系後,英國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確大幅下降。
然而最終將英鎊推下深淵的是,1992年2月7日,歐洲共同體十二個國家的外交部長和財政部長簽訂《馬斯特裡赫特條約》。
這標誌著歐元再次向前推進,決心以歐元統一的歐洲大陸。
上一次,想要統一歐洲的兩個人順便提一下,一個是拿破崙,另一個是元首,結局大家懂得的。
全部失敗了!
所以這一次的歐元之路,註定不會順利。
事實上,歐元成立確實也是一路坎坷。
首先,歐元是為了挑戰美元而設立的,那美國人肯定不答應。
在簽訂《馬斯特裡赫特條約》後不久,英國人發現,此時經濟上的弱勢,使得英鎊已經是無法保持高估的匯率了。
但因為加入了歐洲貨幣體系,英鎊必須盯住馬克,有了下限,所以只能在匯率機制限額內進行浮動,被束縛住手腳。
陷入兩難了,如果英鎊貶值,極有可能超過匯率下限,那麼就會脫離歐洲貨幣體系,宣告英國外匯政策的失敗,政府將大失民心。
如果英鎊不貶值,匯率高估,資本用腳投票,外匯儲備將持續失血,後果也是很嚴重。
但大英帝國選擇了死扛。
而這一切都被一些,隱藏在旁邊的喋血鱷魚所窺視著。
尤其是在擊潰義大利之後,知道德國並不會為了拯救其他國家的貨幣,來傷害自己之後。
進攻方以索羅斯旗下量子基金為代表的國際炒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積累了幾個月的籌碼同時丟擲,同時利用人海戰術配合媒體的鋪天蓋地的造勢!加上眾多因素對做空英鎊推波助瀾,直接和英格蘭銀行開打短兵相接的肉搏戰!
最終,英國政府妥協了,他們宣佈放棄歐洲匯率機制成員國的地位,並取消了英鎊與德國馬克的掛鉤機制,英格蘭銀行也將不再對英鎊匯率進行干預。
此訊息一經傳出,英鎊就像走入狼群裡的小綿羊,慘遭肆無忌憚的蹂躪和吞噬。市場進入了自由落體狀態,英鎊兌美元從1.9下跌至1.6,英鎊兌德國馬克也從2.9下跌到2.4——過程只花了幾分鐘的時間。
此時,所有的市場參與者幾乎都在賣出英鎊,而且賣出的金額都是數以億計的,任何一張買單都將被市場瞬間吞沒,英鎊似乎已經被吸入了黑洞。
這次英鎊保衛戰,英格蘭銀行先後投入了330億英鎊,相當於在每個英國人的口袋裡掏了500塊錢。
而勝利的國際炒家們賺的盆滿缽滿。
其中,國民西敏寺銀行賺了1億多美元,高盛賺了數千萬美元,重要的是這些利潤僅是一天賺到的。
索羅斯和他的量子基金,當天盈利超過10億美元。
如果算上所有,在英國、法國和德國的利率期貨上的多頭和義大利里拉上的空頭交易,使索羅斯的總利潤高達20億美元,其中索羅斯個人收入為1/3。
在這一年,索羅斯的基金增長了67.5%。
想了想,覺得沒有其他的問題要問了,方辰突然站了起來,衝著朱長宏伸出手,笑著說道:“朱博士,我現在歡迎你加入擎天公司,並且出任這次行動的首席操盤手。”
一下子,所有人都愣住了,朱長宏更是難以置信的看著方辰,他著實沒想到竟然會有這樣的峰迴路轉。
在剛才方辰判斷英鎊會貶值到2.5,甚至更低的時候,他其實已經對獲得這個職位,完全不抱希望了。
畢竟他預測的是2.8。
看似不多,但要知道貨幣匯率,是以1?,也就是萬分之一為單位變動的,這一單位被稱之為基點。
2.8和2.5之間相差的0.3,其實就等於三千基點。
而在國際匯率市場,五十基點的變動,就能稱之為大波動了,更別說相差三千基點。
另外最重要的一點,他今年才二十二歲。
不,二十二歲生日還沒過,應該說是二十一歲,這個年齡即便放在天才輩出的金融市場,也是太年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