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能移風易俗、家給人足,上擬三代明聖之主,而欲致海宇昇平,人民樂業,孜孜汲汲、小心敬慎,夙夜不遑,未嘗少懈。數十年來殫心竭力,有如一日,此豈‘勞苦’二字所能概括耶?前代帝王或享年不永,史論概以為酒色所致也,皆書生好為譏評,雖純全淨美之君,亦必抉摘瑕疵∞今為前代帝王剖白言之,蓋由天下事繁,不勝勞憊之所致也。諸葛亮雲:“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人臣者惟諸葛亮能如此耳。若帝王仔肩甚重,無可旁諉,豈臣下所可以比擬?臣下可仕則仕,可止則止,年老致政而歸,抱子弄孫,猶得優遊自適。為君者勤劬一生了無休息之日,如舜雖稱無為而治,然身歿於蒼梧,禹乘四載,胼手胝足,終於會稽,此皆勤勞政事、巡行周曆,不遑寧處,豈可謂之崇尚無為、清靜自持乎。《易》遁卦六爻,未嘗言及人主之事,可見人主原無宴息之地可以退藏,鞠躬盡瘁,誠謂此也。
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太祖、太宗初無取天下之心,嘗兵及京城,諸大臣鹹雲當取,太宗皇帝曰:明與我朝素非和好,今欲取之甚易,但念系中國之主,不忍取也。後流賊李自成攻破京城,崇禎自縊,臣民相率來迎,乃剪滅闖寇入承大統,稽查典禮,安葬崇禎。昔漢高祖系泗上亭長,明太祖一皇覺寺僧,項羽起兵攻秦而天下卒歸於漢;元末陳友諒等蜂起,而天下卒歸於明。我朝承襲先烈,應天順人,撫有區宇,以此見亂臣賊子無非為真主驅除也。凡帝王自有天命,應享壽考者不能使之不享壽考,應享太平者不能使之不享太平,朕自幼讀書於古今,道理粗能通曉,又年力時,能彎十五力弓,樊三握箭,用兵臨戎之事,皆所優為。然平生未嘗妄殺一人,平定三藩,掃清漢北,皆出一心運籌。戶部帑金,非用師、賑饑未敢妄費,謂皆小民膏脂故也,所有巡狩行宮不施採繢,每處所費不過一二萬金,較之河工歲費三百餘萬尚及百分之一。昔梁武帝亦創業英雄,後至耄年,為侯景所逼,遂有臺城之禍;隋文帝亦開創之主,不能預知其子煬帝之惡,卒致不克令終,皆由辨之不早也∞之子孫百有餘人,朕年已七十,諸王大臣官員軍民與蒙古人等無不愛惜∞年邁之人,今雖以壽終,朕亦愉悅至。
太祖皇帝之子禮親王王之子孫,現今俱各安全,朕身後爾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雍親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輿制,持服二十七日,釋服佈告中外,鹹使聞知。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卯
雍正年表
公元1678年,胤禛出生。生母為孝恭仁皇后烏雅氏。1歲後,由貴妃佟佳氏帶養。
公元1683年,師從顧八代、張英、徐元夢等人學習多年。
公元1686年,胤禛與胤禔、胤礽、胤祉隨駕巡行塞外。
公元1691年,奉父命與大臣女納拉氏成婚。
公元1696年,康熙親征葛爾丹。胤禛與胤祺、胤佑、胤禩分掌八旗十營。
公元1698年,胤禛受封貝勒。
公元1699年,康熙為成婚皇子建府分居。四貝勒府後擴大為雍王府、雍王宮。
公元1702年,胤禛與胤礽、胤祥隨駕巡行五臺山並南行。
公元1708年,康熙一廢太子。胤禛與胤禔、胤礽、胤祺、胤祥一起被拘禁。
公元1709年,胤禛被封雍親王。
公元1711年,鈕鈷祿氏生弘曆。
公元1718年,康熙命胤禛與胤祉率文武百官送大將軍王胤禵於德勝門。
公元1721年,康熙六十大慶。胤禛被特意派往盛京祭祖。
公元1722年,十月,前往通州查勘糧倉發放屯結情況,共28天;十一月九日,單招胤禛前往暢春園;十一月初十,胤禛代康熙前去天壇祭天;十一月十三,康熙駕崩。胤禛借《康熙遺詔》,登上帝位。
公元1723年,四月,送先帝往遵化東陵,事畢將十四阿哥允禵囚之湯山;五月,太后猝死;八月,秘密立儲弘曆。
公元1724年,十月,十阿哥允礻我被革職圈禁;十二月,廢太子允礽病故,追為理密親王。
公元1725年,四月,將年羹堯發往杭州,降為杭州將軍;十二月,以92條罪名令年羹堯自裁。
公元1726年,正月,八阿哥允禩、九阿哥允禟除宗籍;三月,將允禩改名阿其那;五月,允禵囚於景山觀德殿;六月,定允禩罪狀40條,允禟罪28條,允禵罪14條;八月,允禟死於保定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