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公公,陛下的身子恢復才是當務之急,之前我也有聽聞過,陛下身體幾副藥下去稍好,又迫不及待召宮人侍寢,才鬧成現在的樣子。 就這麼定了,出了事兒我負責,陛下怪罪你就推到我這裡。” 高拱又把對付外朝的招數用上,要強行讓後宮太監聽命。 孟衝、張宏等人臉上不滿表情一閃而逝,不過想到皇帝身體,也都微微點頭。 幾個人的表情,都落到馮保眼中,但是他心裡並沒有因此而歡喜。 實際上,進到屋裡來以後,馮保就在觀察高拱和張居正,想再確認兩人的關係。 雖然之前和張居正喝酒聊天很愉快,張居正也表達出了想要和他結盟,對付高拱的意思。 張居正在宮裡雖然有孟衝的暗中相助,但看著隆慶皇帝現在的病情,在心裡也大幅提高了馮保的地位。 “我覺得,宮裡也應該定下一個規矩,那就是這類小畫本,除了皇帝大婚前後,其他時間都收起來,不能讓皇帝看了,這也是為了龍體康泰。” 高拱看到幾個大太監都點頭,又繼續說道。 “這個事兒,我們定下來,不合規矩啊。” 孟衝這次聽到高拱的話,馬上就拒絕道。 “這個簡單,回宮以後,你們和陳皇后說一下,只要她不反對就算定了。” 高拱說這個話的時候,心裡其實也考慮過這個事兒,知道他即便是首輔之尊也沒資格管到後宮的事兒。 但是考慮到隆慶皇帝的身體情況,他不得不說這個話。 後宮,那是皇后改管的,但是隆慶皇帝的原配早在嘉靖年間就已經去世,現在的皇后是嘉靖皇帝給隆慶皇帝選的側妃陳氏,在隆慶皇帝登基以後也晉升為皇后。 所以,在高拱看來,這件事兒雖然是他這個外臣提出來的,但只要得到陳皇后的認可,也就有了正是效力。 只不過,孟衝、馮保等人聽到高拱提到陳皇后以後,臉上表情都很是精彩。 沒辦法,陳氏雖然貴為皇后,但是其實並不得寵。 不是說隆慶皇帝不喜歡她,能被選為側妃,不算是家世還是容貌,那自然都是一等一的。 容貌一等一容易理解,至於家世,當然不是指一等一的名門望族,而是指家世清白。 明朝選妃有一個很多的特點,那就是從民間選妃而不是從貴族中選擇。 能走的最後一步環節的,那都是經過地方審查,禮部審查,最後還要經過內廷複查,三道稽核透過才有資格最後站在皇帝面前指婚。 家中但凡被發現有作奸犯科的事兒,肯定就會被從人選中劃掉。 陳皇后之所以不得寵,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太賢惠,她多次指出隆慶皇帝在後宮的荒唐事兒,弄得皇帝極為不喜。 為了享樂,隆慶皇帝甚至想法設法讓她搬出正宮,朝野甚至曾經一度有謠傳,皇帝想要廢后。 不過不管是徐階還是李春芳,或者他諮詢的大臣,全部都齊聲反對此事,隆慶皇帝看到阻力如此之大,這才罷手。 實際上,陳皇后的做法,還是很得高拱肯定的,在他看來,這樣的人母儀天下才是眾望所歸。 高拱敢插足這事兒,也是想著以陳皇后的人品,想來也不會反對。 幾個人的表情,高拱都看在眼裡,但是他一點不慌,繼續說道:‘不論如何,陳皇后始終都是隆慶朝的皇后,後宮的主宰。’ 孟衝這個時候也只是看了高拱一眼,高拱算計到的他當然也不會看不到。 不過有一點他和高拱都有共同利益,那就是隆慶皇帝的身體。 不管是高拱還是他孟衝,其實現在的地位全部都是靠著皇帝的寵信,若是換人,他們的地位肯定會降低。 所以,保護隆慶皇帝,其實也是在保護他們自己的利益。 從內閣裡出來,幾個人就一起前往皇宮西面一處宮殿,這裡正是陳皇后的居所。 本來,按制皇后應該是居住在坤寧宮,位於後宮東西宮殿群的中間,所以也成為中宮,不過隆慶皇帝藉口把陳皇后遷出。 馮保走在人群裡,忽然說道:“那次的事兒後,皇爺是否已經原諒娘娘了?” “誰知道啊,不過那次皇爺是被氣得不輕,所以才會把娘娘攆出坤寧宮。” “氣兒應該還沒消,不然這麼些年也沒去那邊看過。” 幾個大太監小聲議論著。 要說起來,這群人裡大多對陳皇后都沒有好感,比如孟沖和陳洪,都是靠獻媚上位,陳皇后也最看不慣他們這些人。 馮保當然是例外,一開始他就不參合這些事兒,只管太子的起居,把身家都押上去了。 張宏也是靠資歷,慢慢熬上來的,也沒有投機取巧。 至於他們說的“那事兒”,其實就是隆慶元年時,裕王終於登上了皇帝的寶座,陳妃被冊立為皇后。 經過長時期的苦難與壓抑之後,明穆宗現在居於至高無上、可以為所欲為的位子之上,於是便肆無忌憚地縱身聲色之中。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