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好,不止於富庶、秀美,還在於人文薈萃,承中華文明之衣缽,營建出一方精神棲息之地。江南園林便是這方精神家園的現實載體,是觸手可及的“桃花源”。 拙政園、網師園、瞻園、寄暢園、個園、豫園、古猗園等彙集江南,是地理的契合,是文脈的駐留。 園林不同於宮殿,在其融自然為一體。 這種觸控山水、悠遊休憩的空間,日益贏得雅士豪紳的喜愛。 魏晉時期,士人階層崇尚清談、隱逸,尋一處遠離戰亂、迫害的田園生活,寄情山水農舍,成為當時流行的社會理想。 東晉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即構建了一處人們嚮往的理想國。他還以“靜念園林好,人間良可辭”“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為私家園林注入了新的理念。 隋唐時期,以王維、白居易為代表計程車人把詩文書畫之美融入造園實踐,王維的“輞川別業”、白居易的“白蓮莊”,將建築美與詩畫美有機結合,逐漸形成更富有特色的園林形態。 明清時期,江南地區經濟繁榮、人文昌盛,私家園林建造大量興起。 一是江南之富庶催生了社會對私家園林的大量需求;二是江南文化之昌盛滋生了一批深諳傳統文化、擁有高雅藝術情趣並懂得建造規律計程車人群體。 《江南園林志》言:“吾國凡有富宦大賈文人之地,殆皆私家園林之所薈萃,而其多半精華,實聚於江南一隅。” 書中論及蘇州、揚州、常熟、無錫、南翔、嘉定、南京、杭州、南潯、嘉興等50餘處園林,代表中國古典園林的最高成就。它們風貌獨特、小中見大,融山水詩畫於一體,有天人合一的佈局,有田園農舍的野趣,將古典園林之美髮展到極致。 這一時期的江南園林具有宅園一體的建築特徵,包括日常起居的住宅部分和休閒娛樂的園林部分,園林通常建於住宅區北面或西北面,俗稱“後花園”。 在宅園裡,不僅可以丘園養素、林泉高致,還能侍奉雙親,不違孝道。 上海知名的豫園,就是明代四川右布政使潘允端解職歸鄉後,以愉悅老親為名,在宅院旁修築的園林。 明正德八年,解官回鄉的御史王獻臣,以大弘寺基建造宅園,取西晉潘岳《閒居賦》“築室種樹……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之意題名拙政園。 出身蘇州徐氏大家族子弟徐佳更是與拙政園第一代園主王獻臣的兒子一場豪賭,以紫芝園和拙政園為賭注,最後徐佳贏得拙政園,成為園主,其大哥徐圭一起搬住進去。 而在這一時期,蘇州園林就是以徐、文二家最為出名。 當然,這個蘇州徐家和松江徐家並非一脈,不過此時紫芝園的東雅堂裡,正在被海瑞通緝的徐璠和徐琨正相向而坐,飲茶賞景。 正如海瑞所想,徐家子弟確實秘密進入蘇州,住進各家園林中。 “大哥,其實我覺得爹爹是老糊塗了,居然會怕海瑞,就算你我走出去,站在大街上,他海瑞敢抓你我嗎?沒有朝廷的旨意,他憑什麼拿我。” 徐琨是被徐璠強壓在此,如果不是他這個大哥壓著他,或許他早就無視海瑞的文書,肆無忌憚上街遊玩去了。 “二弟,此一時彼一時,你說海瑞不敢抓你我倒是錯了,畢竟你我現在身上皆已經沒有官職,怎麼就不能抓人。” 徐璠只是出聲提醒道。 徐璠,字魯卿,是徐階四子女中惟一由元配沈夫人所出者。 及長,由官生蔭仕,初授右軍都督府都事,宗人府經歷等職,嘉靖三十七年徐璠遷雲南廣南知府,徐階以自己老邁,兒子自小孤苦上疏為璠請改秩。 疏上得請,吏部改徐璠尚寶丞,後拜太常少卿,蔭一子。 徐階記取嚴嵩以子敗之訓,不使子侄輩於政府中發展,隆慶二年徐階致仕,徐璠即隨父還鄉。 其實說起來,徐璠的成長經歷和嚴世番卻是類似,都是未經過科舉,一直以蔭庇萌職,且“官運亨通”。 只不過那時候嚴世番實在過於耀眼,而有嚴世番的教訓在前,徐階也注意時刻教育徐璠,所以倒是沒有在京師留下什麼惡名。 徐琨的情況也和他哥徐璠類似,只不過他的官職是尚寶監。 如果是以前,他們哥倆有官職在身,雖然品級沒有海瑞高,海瑞還真不好下文抓人,可現在畢竟兩人都已經請辭,沒有官身護體,可就不比從前了。 “當初我就說不敢跟著回來,留在京城.....” 徐琨剛開口,就被徐璠出言打斷,“留在京城更加危險,你又不是不知道,現在高新鄭回了內閣,叔大未必攔得住他。 若是你我留在那裡,怕是難逃其構陷之罪,還是得給家裡寫信,儘快平息此事為好......” “可是你看老三在南京為官,那海瑞敢跑到南京抓人嗎?” 徐琨依舊憤憤不平道,絲毫沒去考慮自己做的事兒乃是觸犯《大明律》,是屬於犯罪,而是想著三弟徐瑛就在南京刑部為官,海瑞下文抓人可沒有老三的名字。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