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森致仕的訊息,比洪朝選被罷黜的訊息更加驚人,這可是戶部尚書啊。 空出這麼一個官職來,一下子讓許多人都動了心思,特別是戶部左侍郎劉自強。 馬森想走,他是知道的,所以這一年來他不管是在右侍郎的位置還是左侍郎,做事那都是兢兢業業,唯恐出現一絲紕漏,目的不外乎就是想要成為候選之一。 到了三品官職,沒進一步都是千難萬難,更是要講究機緣。 終於,他還是打聽到訊息,他的名字如願被內閣閣議列入名單中,等待皇帝勾選。 雖然因為馬森未來部裡,他臨時接掌大印管部,可也沒心思做政務,而是在考慮自己和劉體乾相比,各自的優劣,又在想皇帝最後會選擇誰? 他在戶部大堂上煩惱不已,有些坐立不安之感,不時起身走動。 而此時,一匹快馬已經進了安定門,一路往南繞過皇城,不多時就到了通政使司大門外,信使下馬後韁繩交給門外值守衙役,這才快步往裡跑,邊跑邊從背後卸下裝信的竹筒。 不多時,通政使就急匆匆離開衙門,進了皇城直接奔向內閣。 而就在此時,總督濟遼大臣趙炳然病重不能任事的訊息也在京城官場上快速傳開。 這次趙炳然的病情兇猛,已經無法繼續辦公,是沒法再拖下去了。 又是一個二品官職空缺,感覺這一年貌似朝堂重臣佇列要大換血一樣,不斷有人因為各種原因乞休,這樣集中爆發即便是嘉靖朝也是少見。 不過,京城裡一些人還是看的清楚,這哪裡是突然爆出來的,都是內閣處理事務時優柔寡斷積累出來的。 就說馬森,去年就提過乞休,內閣沒有合適人選皇帝就直接不許,讓他留任。 趙炳然病了兩三年,雖然有後手,從廣東調回譚綸,可他一到京城就被安排負責今年的大閱,自然沒法接任趙炳然的總督之職。 說白了,現在的內閣分三派,許多人還是看得出來的。 以次輔陳以勤、輔臣殷士譫、魏廣德一夥,實力最為強大,上有皇帝的信任,下有裕袛舊人相互扶持。 之後才輪到首輔李春芳和輔臣張居正,各自有一個小團體。 李春芳處事就是優柔,很多時候當斷不斷,或許背後還有三夥人各自的算盤,所以把一些早該處理的人事安排拖延至今,終於集中爆發出來,一下子兩個二品官職空缺。 不過不管怎麼說,職位是空出來了,有機會上位的人自然要積極活動。 一時間,李春芳、陳以勤等人的府邸外出現了只有逢年過節時才會出現的場面,趕著拜訪的官員和好友排起長隊。 相熟的,當然是直接上門求見,而關係不熟的,則是聯絡在京城的,和閣老認識的朋友幫忙引見。 魏廣德家裡這幾天也是來了十幾波人,其實大部分人都知道戶部尚書內閣已經有人選,所以許多人的眼睛是盯著薊遼總督這個位置,也有人是想從他這裡打聽到底誰上位的可能性最大。 因為不管是戶部尚書還是薊遼總督,一旦安排好人去接任,必然就會空出原來的位置,他們雖然爭不過這兩個重要官職,可退而求其次,追求別人放棄的官職也是可以的。 這就需要資訊,究竟誰去接任,也好有針對性的去打點關係。 而且除了兩個二品官職,不是還有刑部左、右侍郎的位置嗎? 官場上講究利益交換,魏廣德雖然很難獨佔一個官職,可四個官職啊,只要和其他人關係處理好,交換到一個名額還是很有希望的。 特別是現在內閣裡,裕袛一系最是強勢,理應拿下更多的官職才是。 而此時內閣裡,幾個輔臣對此事經過兩天思考後,在今天也進行了一次閣議。 “當初北調譚綸就是為了準備接替趙總督,現在趙總督的情況如此,當然不能繼續耽擱下去。 以善貸之間,還是今日就奏請陛下,任命譚綸總督薊昌保定和遼東軍務為好。” 在寒暄過後,李春芳挑出正題,魏廣德就直接接話。 譚綸可不想在兵部做三把手,他還是想外放,他在京城呆不慣,這事兒已經和魏廣德通氣。 不過他也擔心因為負責大閱一事,會有人出來和他爭搶總督之職。 至於魏廣德,自然是覺得無所謂,總攬大閱的差事,英國公張溶已經和成國公朱希忠、定國公徐文璧等人說好,有機會就由他來接替。 訊息,也透過徐文璧傳到魏廣德耳中。 好吧,作為中間人,都不需要撮合就可以成交,這樣的買賣魏廣德自然要做。 “可是譚侍郎正在總籌大閱禮,此時外調何人可以接任?現在距離大閱禮的舉行時間可不長了。 此次大閱,周邊藩國都會有代表出席,據我所知,已經有多國使者到京等候觀禮。 以我看,茲事體大,最好還是另尋一人,譚侍郎還是做好大閱之事,待禮成再行安排為好。” 張居正開口說道。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