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吏部吧,這兩日你也幫朕想想,王凝、尹樂舜、劉奮庸等人該入何職,畢竟都是王府出來的。” 裕王提到的這些人,都是在早期投靠到裕王府裡來的,這些年許多人都只是衙門裡的二把手,實權很少。 不過既然當初他們做出了選擇,而且只要裕王府要求,他們也會盡全力去做,裕王也就把他們當做自己的親信看待。 而對於魏廣德來說,隆慶皇帝讓他去吏部,又讓他設法安置這些人,似乎也有把這些官員的關係從李芳手裡轉移到他手裡的意思。 這是要擴充我在朝廷裡的人手嗎? 魏廣德心裡狐疑,不過並沒有問出口,而是低頭道:“臣遵旨。” 魏廣德以為談話到這個時候也就差不多該結束了,自己是不是該告辭離開,不過他還沒開口,隆慶皇帝又說道:“你再給朕想想,太子的事,是不是有必要現在就冊立。” “太子?陛下,是高尚書請求直接冊立太子?難道不該是賜皇子名儀注,臣記得先皇雖然給殿下賜名,可卻沒有傳諭禮部,行宗人府登識玉牒上。” 魏廣德皺眉問道。 嘉靖皇帝不讓朱翊鈞的名字上玉牒,那也是有意為之,他擔心上了玉牒就是皇家人,到時候自己在城門樓上看他,會不會讓他步他哥哥的後塵。 索性只賜名而不發玉牒,這樣就算不得正式入了皇家。 “是啊,他說冊立太子和皇子賜名可以一起做。” 隆慶皇帝解釋道,“朕有點拿不準主意。” 現在他只有朱翊鈞一個兒子,如無意外,也就是陳王妃無所出的話,那大明的社稷將來就會落到讓手裡。 有嫡立嫡無嫡立長,這是大明朝確定儲君的規則,他各方面都不如景王,可依舊得到許多人支援,也就因於此。 做為實際受益人,他當然不能打破這個規則。 而且,他也是很喜歡朱翊鈞的,否則也不會早早就安排好師傅。 “陛下,皇后還未冊立,這時候實在不適合冊立太子。” 魏廣德只略微思索就答道。 陳王妃雖然無子,可他是嘉靖皇帝選擇的張氏之後的繼室,無論如何這皇后位必須是她。 現在匆匆冊立太子,若是將來陳王妃有子就麻煩了,這就是魏廣德給出這條建議的原因。 隆慶皇帝點點頭,“朕想明白了,一開始只感覺不妥,你一提到皇后,朕就懂了。” “這段時間若是無事,你就會校錄館去,抓緊時間做好抄錄大典的事兒,這是父皇那日叫我去,親自交代的,務必做好。” 隆慶皇帝隨即又吩咐道。 “臣遵旨。” 抄書,一直是他這些年的工作,也很熟練了,就是看的太多,有時候感覺頭昏腦漲。 “禮部和翰林院,還有國子監已經把所有能派出的人手都派過去了,那邊擔子很重,朕就交給你了。” 魏廣德告辭前,隆慶皇帝離開御座走到他面前囑咐道。 做為兒子,隆慶皇帝自然要辦好父親交代的事兒。 交給魏廣德,他放心。 離開紫禁城,魏廣德就直接去了校錄館,有段時間沒來了。 因為魏廣德一直在宮裡,所以這邊蘆布可不敢給他點卯,所以當魏廣德開啟點卯冊的時候,前面全是空白。 不過也沒關係,自己剛剛從宮裡出來,註明上值的時辰,又在後面註明原由就是了。 “現在校錄館裡何人負責,是張少卿嗎?” 魏廣德問的自然是張居正,他這段時間沒來,張居正又在太常寺,也不知道有沒有管這邊的事兒。 “是張大人在負責,每日卯時來安排,之後就匆匆去太常寺辦差去了。” 文書房書吏急忙答道。 “是啊,最近朝中事多。” 魏廣德感慨一句。 “魏大人也是一樣,和張大人都是忙碌命,這才得空閒就匆匆回館,讓某欽佩不已。” 那書吏諂笑著拍馬屁道。 對此,魏廣德只是笑笑,這些吏員,將來和他打交道的機會只會更少,而且前途也就那樣,實在沒有必要深交。 走進自己的院子,蘆布還坐在院子裡發愣,這段時間變化太大,他一時有些迷茫了。 上面有些日子沒人聯絡他,所以他就自覺做好分內之事。 可魏廣德一直在宮裡陪著新帝,也不知道還會不會回到這裡來。 若是不回來,也不知是否還會想到自己,又把自己調過去跟著他。 雖是錦衣衛密探,可他也深知跟著一個好領導,自己才可以吃香喝辣,若是就此離開魏廣德還真有些不甘,畢竟現在自己可是拿三薪的人。 錦衣校尉的錢,書吏的銀子還有魏府單獨給的,足可以讓他在京城舒舒服服的過好日子。 要是不能在魏廣德身邊辦差,還不知什麼時候才會又被安排出去,那就只有一份校尉的銀子可拿。 正胡思亂想中,魏廣德的身影出現在院門口。 蘆布揉揉眼睛急忙起身迎了上去,“老爺,你回來了。”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