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邊重鎮此次調動的精銳多的千餘人,少的也有幾百人,合計七千人,分別受閱可沒多少可觀性,所以戚繼光是打算讓他們組成一個混合軍陣受閱,演練也是一起協同作戰。 之前的考慮,邊軍騎兵只有千餘人,其餘五千多都是步卒,戚繼光還是覺得有些單薄。 既然本來就是一個合成軍陣,那把幾千京營騎兵也匯入這個軍陣中,那展示衝鋒時可就有近萬的騎兵,衝鋒的氣勢也就出來了。 腦海中想到這麼多的步卒和騎兵匯聚在一起,就採用明軍傳統的陣型就可以。 邊軍步卒中路結陣防禦,兩翼各三千餘騎兵護持。 步卒陣型從防禦轉向攻勢後,用鳥銃和弓弩完成齊射,騎兵就從兩翼殺出進行一次衝鋒..... 想到這裡,戚繼光也不由得面色潮紅。 別看他早就是一鎮總兵官,可和倭寇交戰,多是小打小鬧,即便是圍剿大海盜,其實明軍集結的軍隊,單支最大規模也就是萬人左右。 兵力和這最後一波相仿,可南軍終究是缺乏騎兵,就算集結這樣的軍隊,可供使用的馬隊也不會超過兩千人,是完全沒法和邊軍相比的。 看到戚繼光略顯激動的樣子,魏廣德好奇問道:‘怎麼,想到什麼好事兒了。’ “沒有沒有,閣老見笑了,末將只是在思考此事......” 於是,戚繼光就把剛才的想法說了一遍。 魏廣德聽完點點頭,“採用傳統戰陣,邊軍也更容易適應,幾次合練應該就能熟悉起來。 這樣,也不會影響大閱,是個好法子。” 戚繼光沒有考慮開創什麼新穎的戰法,而是用傳統陣型,魏廣德就更放心了。 要知道,邊軍現在的陣型,其實大多都是採用明初形成的戰陣,這麼多年來變化也不大,最多就是小修小補。 像馬芳這些人,雖然有一些創新,但是卻也不大,多是想法設法鼓舞將士計程車氣和苦練戰技,以此戰場稱王。 他們雖然和戚繼光一樣,對一些新式武器有很強的接受能力,也知道揚長避短,可終究沒有像戚繼光那樣,開創一些陣型來適應,特別是火器時代的臨近。 在明軍中,或許也只有戚繼光才有這方面的思想,但是也只是想法,並沒有以此形成自己的理論。 而馬芳、俞大猷都是手裡有什麼傢伙什就選擇什麼樣的打法,儘量發揮長處擊敗敵人。 當初指揮大同軍火器部隊擊敗虜騎追兵,可俞大猷回南方後也沒有對旗下部隊進行大規模換裝,大量增加火器的配置。 兵部撥發什麼就用什麼,根本就沒有想過研究怎麼更進一步發揮火器的威力。 或許因為俞大猷本身武技高強的緣故,很多時候他也更傾向於讓士卒練習戰技,而不是選擇火器,在數十步外擊殺對手。 而馬芳則是因為自小從蒙古練習的騎術,所以對騎兵使用有獨到見解,更加喜歡帶領騎兵奔襲作戰,特別是他長期在關外生活,有非常豐富的生存經驗,所以屢屢可以率部出關,偷襲得手。 “約摸半個月,你去薊州任總兵的文書就會下來了,你到了那裡打算怎麼做?” 聊了大閱的事兒,魏廣德忽然又問起戚繼光之後的打算。 戚繼光聽到魏廣德的話,先前喜悅的表情就是一滯。 按照時間,邊軍到位,他指導合練兩次就要出京前往薊州,接替薊鎮總兵郭琥。 有人摘桃子,他心中當然不喜,可也沒辦法,因為他實在不想繼續留在京營這個地方了。 其實戚繼光到現在也是沒有想明白一個事兒,那就是自己去薊州任總兵官,到底是升官還是貶官。 如果以實職,京營副將遷薊鎮總兵來說,那是連升兩極的大好事兒。 可是別忘記,之前為了大閱,魏廣德給他弄到一個總理的職位,按說他就管著薊州、昌平和保定三鎮兵馬。 雖然只管練兵,並無統轄權,可說起來權利也是不小。 做了總兵,這總理的職務也就要撤了。 或許,大閱之後,這個職位本身就是要撤銷的。 想到這裡,戚繼光也就不糾結了,看著魏廣德笑道:“當初末將上《練兵條議疏》時就有考慮,以浙兵模式練步卒十支,馬隊五支拱衛津門,可保薊鎮無憂。 到如今,末將依舊是這麼認為的。” “浙兵的戰法,或許對倭寇有用,可卻無法攔阻虜騎衝鋒,這個你打算怎麼解決?” 魏廣德又問道。 這個事兒,他其實上次看浙兵操演時就看出來了,現在也想到了對策。 不過這個話不能他直接說出口,得看戚繼光能不能意識到這個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或許以他的經驗,會想到更好的解決之法也說不定。 “稟閣老,此處末將已有解決辦法,那就是浙兵改為兵車營,以戰車組成防線,將火器配置於車廂內射殺虜騎,同時車廂還可以解決大軍行軍時輜重的運輸難題。” 戚繼光答道。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