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廣德心態壞了,站在午門外想了很多,怎麼跟著貢士隊伍進的午門都不知道。 在他回過神來的時候,他已經隨著隊伍來到了奉天殿外,站立在丹墀的西側。 在他們前面的,就是那些青衣官服的官員,他們是沒資格進入奉天殿的, 那裡只能是上了品級的官員才能踏足的地方。 只是此時奉天殿的大門完全敞開著,魏廣德還能模糊的看清楚裡面的情況。 百官和貢士們站定後,掌管朝會禮節的鴻臚寺卿奏請皇帝升殿,隨著禮樂響起,嘉靖皇帝穿著袞服從一側出來,進入了奉天殿, 此刻大殿前響起淨鞭之聲。 “啪....啪....啪....” 皇帝坐定後,在鴻臚寺官員的唱和聲中百官和貢士向著御座上的嘉靖皇帝行叩頭之禮。 之後, 奉天殿裡說了什麼, 魏廣德隔得遠是一點也沒聽見,他這會兒主要精力都用來調整自己的心態了。 儘量讓自己丟棄先前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那些情緒,他要放空思想,讓自己完全安靜下來。 隨著耳中傳來“宣今科貢士上殿”的話語,魏廣德又一次機械的跟在其他人身後,緩緩往前走,一步一步踏上臺階。 此時,坐在奉天殿上的嘉靖皇帝看著緩緩走來的三百個貢士,雙眼有些失神,也不知道在想什麼。 魏廣德他們在鴻臚寺官員的引導下,這個時候才有資格走進了奉天殿。 魏廣德他們的站位可是有規矩的,貢士之間都被要求保留出足夠的距離, 一直到所有人都站好位置, 站在殿下的他們再次向御座之上的嘉靖皇帝行叩頭之禮。 在貢生們入殿的時候, 大殿上的文武官員已經自覺讓到了大殿兩側。 奉天殿雖然大, 可一下子進來三百人,還是被擠個滿滿當當。 “開始吧。” 看到差不多了, 嘉靖皇帝開口小聲對旁邊的太監說道。 隨即, 跟隨在皇帝身旁的太監雙手展開一道聖旨,用尖細卻極有穿透力的嗓音大聲讀起來。 “三十五年甲戌廷試天下貢士制曰:朕惟天命立君以宰於率土,必有分理協助之臣,所謂鄰哉也。籲堯舜之克聖不有高賢大良之助,豈二聖獨勞耶?夫以古之元首股肱真是一體,上下相資。不若茲時之大不同者,朕以心腹置人心腹,中何乃視我仇讎焉?安望為國恤民也。朕固無知人之哲,能官之智,我欲聞是知能之。方爾多士,目睹既真。當有益我知能之道。悉著以對勿諱勿欺。” 待那太監讀完聖旨,嘉靖皇帝這才揮揮手,那太監收起手中的明黃卷軸緩緩走下來,交給了本次殿試的提調官,這就是頒賜策題,提調官將策題放置於奉天殿中間通道的策題案上。 皇帝已經頒賜策題,接下來自然就要貢生們來答,不過在此以前,魏廣德他們又被鴻臚寺官員指引著再次向御座上的皇帝行行五拜三叩大禮,禮畢後才起身侍立。 大明的五拜三叩是君臣之禮, 五拜裡面前四拜都是稽首,最後一拜是磕三個頭,都是取自《周禮》的九拜。 至於民間說的三跪九叩大禮,那個其實是皇帝祭天用的,只是被後朝濫用了。 就這短短的十來分鐘,魏廣德已經跪了三次,他開始認真思考留在京城做京官到底好還是不好的問題。 “開考吧。” 御座之上,嘉靖皇帝看著今年的貢士,他們幾天後就會搖身一變成為進士,成為天子門生。 他坐在這個位置上已經三十多年了,十多次的殿試,讓他早已沒有最初“天下人才皆入我彀中”的感覺,很是平淡的看著殿下的貢士。 殿試,國家的掄才大典的,他是必須出席的,至少基本禮儀要走完。 只是,這會兒的嘉靖皇帝已經有點坐不住了,他或許還是覺得回西苑打醮更好一些,所以想盡快結束這些繁瑣的程式。 在他話落後,早已準備在一旁的太監按照早就安排好的順序端著一張小桌子上前,在他們身後還有人拿的是筆墨硯臺開始分發下去。 在太監們做完自己的事兒後,禮部官員開始分發題紙,每人十二張,不會多也不會少,都是昨晚由印卷官檢查用印後交給他們的。 題紙用宣紙裱成,極為考究,每頁長四十厘米,寬十二厘米,有紅線直格,每行二十四字,要求每字皆須書寫工整。 考生逐一跪接題紙,到自己座位上開始答題。 “元首股肱真是一體,上下相資。” 這道題,很是出乎魏廣德的意料,他這會兒就在心裡默唸他提煉出來的一段話。 在此之前,魏廣德一直以為嘉靖皇帝會出的題,要麼是解決北邊韃奴或者南方倭患,再不濟就是解決財政問題,為他的修仙事業添磚加瓦,可是魏廣德是真沒想到皇帝出的題會是這個。 之前聖諭已經說了,古之堯舜有高賢相助,功勞不是二聖獨得,而是大家都有功勞。 這是要開始強調“君臣一心”?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