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明朝臣都把目光關注到宣府的時候,薊東撫寧境內長城關隘一片石關守將正氣喘吁吁跑上城牆。 上了城牆來不及休息,就趴著垛口向外張望,果然看到遠處有陣陣煙塵升起。 “白將軍,快燃放烽火示警吧,韃子是來真的了。” 值守百戶早就被外面虜騎的氣勢所迫,看著滾滾前塵奔襲而來,急忙對上司說道。 “可有回報,關外有多少韃子?是哪一部的。” 一片石關鎮守參將白文智盯了一段時間,確定敵寇確實是衝自己這裡來的,急忙問道。 “半柱香前有探馬回城,說來的應該是東虜土蠻黑石炭部,約有萬餘人規模。” 那百戶急忙說道。 “燃放烽火示警,召集士卒上城牆防守,不得有誤。” 一邊觀察關外敵情,白文智一邊下達命令道:“派人馬上飛馬向山海關城求救,請鎮守速發援兵。” 距離他們最近的,有明軍重兵把守的關城就是山海關,不向他們求援又能往哪裡? 單靠自己手上兩千餘人,無論如何也擋不住東虜的攻擊,對方可是有上萬人馬。 在關城外,就是燕山山脈東段末尾,關城外面就是險峰深壑,關城後就是一馬平川。 一片石關素來也是山海關重要的側翼屏障,所以明初就在此修築堅固城牆,被譽為“京東首關”。 遠處烽火臺上燃起滾滾濃煙,向遠方示警,而關城內大隊士卒在掌隊官帶領下登上城牆,輜兵則忙著從武器庫中搬運各式守城利器上城牆,城上城下頓時一片繁忙景象。 就在他們忙著準備的時候,東虜先鋒部隊也靠近城牆,一隊韃子軍卒已經下馬,提著箭觳快速靠近,在距離城牆一段距離的地方停了下來。 白文智當然知道他們所選擇的城牆段,應該就是這次他們要主攻的區域,立即下令調數個戰兵百戶領兵增援。 在韃子在城牆外忙著搭建攻城器械的時候,雙方之間已經爆發激烈的遠端交戰。 韃子一簇簇箭雨拋射向城牆,而城上明軍也展開反擊。 “火器不要使用,等韃子攻城的時候再上。” 白文智已經到了這裡,直接下達命令道。 他明白,自己手裡的火器雖多,可這些武器持續作戰的能力也就是隻能比弓手稍強一些,一旦持續開火,很快就會出現發熱問題,這個時候繼續裝填火藥很容易炸膛。 現在韃子的距離,雖然在火器射程內,可是卻處於火器射程的邊緣,威力不大還沒什麼準頭。 不過既然今日韃子不打算擅了,他也命人把關城上配備的大型佛郎機炮搬運過來,等到韃子攻城時使用。 雙方弓手都不是直瞄敵人,而是四十五度向天射出箭失,至於能不能射到人,那就看天意,只為了給對方陣營製造一些混亂。 韃子當然是希望用箭雨在明軍城牆上射出一段真空地帶,方便一會兒雲梯造好攻城,而明軍則把打擊目標放在對方弓手上。 韃子騎射都很擅長,這個時候若是能射傷敵人的弓手,呆會兒攻城的時候參與的弓手就會減少。 很快,韃子那邊似乎準備妥當,更多手拿彎刀的韃子軍卒抬著二十餘架雲梯快速靠近城牆,而在他們身後,更多的韃子弓手加入到對射行列裡,一時間竟然暫時壓制住城牆上的明軍弓手。 不過,隨著韃子靠近,幾門大型佛郎機炮開始快速發射,一枚枚炙熱的彈丸衝進韃子進攻佇列中,穿出一條條血衚衕,一時間城下慘叫聲成片響起。 而就在此時,韃子的大隊也終於是趕到,更多的弓手衝向城牆下與明軍展開對射,更多的雲梯也開始組裝起來。 “將軍,韃子似是有備而來。” 白文智身後親兵隊長在他耳旁大聲道。 此時正是佛朗機炮快速發射中,聲音小了還傳不進他耳朵裡。 白文智點點頭,臉上一片陰鬱。 此時城外韃子的人馬雖然很難準確計算,可萬人左右應該不差。 經過先前的對射,雙方弓手都有傷亡,可明軍這邊明顯更加不利。 不為別的,就因為他們的人少。 此時城外韃子已經接近城牆,白文智勐一揮手,三百餘支火銃槍口伸出城牆垛口,對著下方的韃子就是一輪齊射,發射完成後銃手立即收回火銃蹲到城牆後,以城牆掩護重新開始裝填彈藥。 佛朗機炮的子藥筒已經完成一輪發射,副炮手還在緊張裝彈,幾乎裝填完一發,明軍炮手就會馬上打出去。 不過到這個時候,先前還聲勢浩大的炮火攻勢也是一滯,再不如先前般兇勐。 “去,把西牆那邊的人調三個百戶隊過來。” 韃子人馬巨多,自然不會選擇難以行軍的山地,而是把進攻目標放在地形相對平坦的關城這裡,倒是給白文智從容調兵的機會。 很快,西城牆段的明軍士卒開始匯聚到關城上,參與到防守中。 當一架架雲梯搭上城牆的時候,慘烈的攻防戰終於在一片石關城頭上爆發。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