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府軍臨時營地中軍大帳裡,馬芳正在看各方傳來的戰報公文,大帳外忽然傳來通稟聲。 “大帥,京城魏大人府上的信使來了。” 沒有抬頭,馬芳只說了一句,“快請進來。” 京城魏府,自然就是魏廣德那裡。 現在馬芳頭上頂的是裕王府的牌子,在這個文尊武卑的時代,一般的文官還真不敢小瞧他。 而這一切,不過就是當初他果斷投靠到那個翰林小官之後帶來的。 當官,要講站隊。 隊站好了,不僅是官好做,平步青雲也不在話下。 而現在,他就充分享受到這些好處。 魏廣德能看透時局,能站好隊,順帶著把自己的門下也帶好了。 自從他投效以後,不僅快速升職,就算在邊境衝突中偶有敗仗,朝廷也只是不痛不癢訓斥兩句就過去了,沒讓他享受升降機的待遇。 兵部和兵備道得到糧餉裝備,也是優先供應宣府。 雖然本身,宣府位置就很靠前,優先地位看似並未提高,可東西給的比往日多了不少,雖然這都是從其他邊鎮嘴裡硬摳出來的。 馬芳也不覺的自己因此對不起別人,反正那都是朝廷發的。 反正,好處他是實打實拿到了,手下人因此辦起事來也更加聽話賣力。 很快人被帶進大帳,馬芳一眼就認出來人,很熟。 一年見好幾次,能不熟悉嗎? “大人讓你們連夜趕來的?” 馬芳想到自己派人送往魏府的書信,算算時間就知道,應該是看了自己書信後,魏廣德才安排他們出城的,時間很趕啊。 “馬大帥辛苦,連日操勞還不休息,實在是朝廷楷模。” 兩個魏府親兵看到馬芳這麼晚沒有休息,而是在辦公,急忙奉承道。 邊說話,右邊一人已經解下背後竹筒,將其中裝好的書信拿了出來,交到走過來的馬芳親兵手裡。 “魏大人有什麼要說的嗎?” 馬芳倒也不急著看信,而是開口問道。 “老爺只說請大帥看完書信後儘快行動,片刻也耽誤不得,韃子應該是要跑會草原去了。” 左邊那人當即答道。 “哦?” 馬芳低語一聲,急忙放下手裡的公文,從親兵手裡接過魏廣德的書信,開啟看了起來。 書信是用上等宣紙所寫,紙邊居然還印有裕王府的標記。 這是魏廣德在裕王府裡寫的,或是因為時間來不及,或是為了代表重要性,提醒他這是裕王的意思。 從頭到尾看完信件,其中多是分析近日的戰報,最後得出結論,而主要意思,其實剛才馬芳在翻閱戰報時也有這樣的感覺。 他當然看到魏廣德的要求,輕兵東進,截住韃子一部予以殲滅。 其實進入薊鎮後,宣府軍的斥候就和韃子的哨探發生過幾次接觸戰,他們已經發現對方的身份,就是辛愛部的人,精銳騎兵。 再想到此次入關的兵馬,兵部現在在塘報上也註明萬人上下,基本和宣府掌握的情況一致。 一萬精銳,單靠宣府騎兵,野戰還真是沒有把握吃得住。 不過魏廣德並沒有要他全殲韃子,而是要吃掉其中一部,這就可以做到了。 至少,在馬芳看來,並不難。 這次,收到京城的勤王詔書,馬芳並未集齊宣府大軍前來救援。 各部分散佈置在各地,抽調起來費時費力,且會因此導致宣府防禦空虛,絕對不是良策。 不過,在馬芳部下,常年有一支兵馬由他親自操練,作為主力。 在宣府遭遇韃子侵犯時,由他親帥該部前往迎戰,戰力也是比較強的。 這支部隊,這次馬芳是全部都帶來了。 人馬並不算多,近兩萬人,準確說是一萬八千餘人。 而其中,騎兵有五千人。 輕兵突進,截住尾巴。 馬芳這會兒並不考慮策略是否正確,而是應該怎麼做。 畢竟這次的命令,可是有裕王府的影子,必須按照裕王的要求把事兒辦好。 甚至,馬芳在心裡已經有了計較。 就算這次東進平谷,時間上來不及了,那麼繼續往北追,甚至追出長城進入草原邊緣也要把韃子一部的人頭帶回來。 五千騎兵務必全部帶走,速度還必須快。 即便對方是蒙古精銳,有這批自己親自訓練計程車卒,當可同相同數量的韃子精銳一戰了。 “我就不回信了,你們回去告訴魏大人,馬某今晚就出發。” 對魏府信使說完話,馬芳當即派出兩個親兵,一個負責通知騎兵統領,一個參將和十餘名遊擊將軍,另一個則是安排輜重。 騎兵出動,必需帶上的乾糧豆餅,一樣都不能少。 沒有這些東西,戰馬是不可能有力氣在之後的戰事中爆出出戰力來。 在兩個信使被送出宣府軍大營的時候,整個宣府軍營已經沸騰起來了。 大量的火把被點燃,騎兵營地裡人聲鼎沸,所以騎兵都已經被喚醒,這會兒正嘈雜著等待自己的將官過來安排任務。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