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又見丁憂(1 / 1)

小說:隆萬盛世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

義烏兵,其實就是伴隨著戚家軍的聲名鵲起才最終名滿天下的。 在戚繼光招募前,根本就沒人對那個地方多看一眼。 在原有歷史上,義烏兵在抗倭戰爭中英勇殺敵、保境安民、且傷亡人數少,這喻示著他們不會只為抗倭而存在。 自從嘉靖招募義烏農民、礦工入軍後,從軍尚武成為了當地民風,他們慢慢規模擴大,也慢慢成為明朝最依賴的王牌軍隊,這支隊伍也開始走向神州大地。 而在倭寇剿滅後,義烏兵或者說戚家軍更是跟隨戚繼光,從富饒的江南調往苦寒的北方邊境,與邊軍一起守衛帝國的長城屏障。 不過,這個時候的戚家軍已經被稱為浙兵,是作為客軍營兵出現在北方。 浙江義烏兵憑著嚴明的軍紀、職業化的訓練水平、先進的裝備、有勇有謀的性格特點,讓他們稱為明朝一支戰鬥力最強的精銳部隊,也是被譽為“16世紀至17世紀東亞最強軍隊”。 浙兵跟隨戚繼光南征北戰,因此浙兵變成了各個地方的守護神,哪裡有需要就哪裡有他們的身影。 他們幫忙鞏固各個地方的國防,提高軍隊的實力,更是作為帝國的主力,在萬曆朝鮮之役發生後,第一時間出徵。 “烏武勇之名甲於天下,而南御倭北御虜盡召烏兵矣”。 這些,也直接導致明朝後期出現了“浙兵半天下”的說法。 剿倭戰爭結束後,時任兵部右侍郎殷正茂提請浙兵留營,因為怕倭寇又東山再起。 廣西調募浙兵則是在隆慶至萬曆初年,主要是因為“獞猺”亂起。 福建除在抗倭時候留戍的浙兵,依然陸續調募浙兵。 南直隸初募浙兵也是在嘉靖倭患時期,之後亦有調募浙江義烏善水者充營兵,而其它地方也因為各種原因調募了浙兵。 成也蕭何敗蕭何,因浙兵聲名鵲起時,明朝整體軍力反而呈現出下滑的狀態,概因有事調募浙兵,主兵未練或練而未達效果。 其實,趙炳然的奏疏,也全然不是告狀之語,而是預測到了不少東西,不管他出於何種目的。 而且,明朝中後期“浙兵半天下”時,浙江已成“疲省”。 據記載,浙江出現水澇,儲蓄空虛,壯丁遠戍等令人堪憂的事情,所以就開始有官員請求停罷調募浙兵。 調募浙兵駐防的省份也產生諸多問題,一是浙兵糧餉較他兵厚,所費糧餉巨大,而是浙兵調募太多,浙兵戰鬥力和素質良莠不齊,紀律變壞,擾害地方。 後來儘管朝廷應浙江官員所請禁止再調募浙兵,可是每逢邊防和海防出事,他們依然調募如故,浙江與各省其實都有被調募所累,可惜浙兵調募沒有減少,一直持續到明滅亡。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魏廣德也沒關注到趙炳然奏疏中提到的各省團練還是因首選本地人,而不能只盯著浙江,特別是不能拘泥於一地。 “練兵,賞賜。” 裕王這個時候才覺得,強兵似乎不是他想的那麼簡單,不是說去義烏招募一支軍隊就會很能打。 “看來,還是要從長計議。” 裕王有些失望的說道。 “殿下,其實趙大人奏疏裡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的,若是各省遇事就去義烏募兵,自己省的人不招募,這些人成天無所事事怕是會生變。 而且就那小小的義烏,又有多少壯年漢子可以招募,要不加以限制,怕是那地兒直接變成女兒國了。” 李芳這時候卻提醒道。 能長期呆在裕王身邊,李芳自然還是有眼力勁的。 實際上,別看李芳只是太監,可他也是內書堂出來的,要說學識、見識,可絲毫不比魏廣德、殷士譫這些人差多少。 只不過入宮後,一輩子都只能是皇家的奴僕。 仕途還有,只不過是在內廷。 至於他口中的女兒國,好吧,這年頭《西遊記》已經印製成書,擺在書肆裡大肆販賣,知道的自然也多了,可不是隻能在茶館裡聽說書的先生講。 “呵呵,有道理。” 魏廣德聽到李芳說“女兒國”,立時就笑出聲,不過想想也覺得李芳的話有道理。 裕王也不是沒有分辨力的人,自然經過他話裡的提醒也反應過來。 “這麼說,兵部應該會覆議了?” 裕王點頭道。 “不好說。” 就在李芳點頭打算附和裕王話的時候,魏廣德卻是開口說道。 “嗯?為何?” 裕王詫異問道。 “兵部現階段考慮不會那麼深遠,最起碼,現階段各省都注意到戚繼光發現的這個兵源地,兵員素質很優良,兵部不會看不到。 而兵部現在最主要的職責是什麼?自然還是平定南倭北虜。 在徹底剿滅南方倭寇前,兵部應該不會答應趙炳然的請求。 我估摸著,這些年戚繼光從義烏招兵,還有福建,南直隸那些地方去招募軍卒,也就是從那裡帶走兩、三萬人。 他上這個奏疏,本意應該是絕了其他省的心思,大明朝兩京十三省,要是處處都去那裡招,就算一家只帶走四千人,也是好幾萬壯勞力。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