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機會(1 / 1)

小說:隆萬盛世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

“不管遼東戰局如何糟糕,京師安危都是最重要的,是事關天下的大事兒,稍有不慎,就可能舉國震盪。” 魏廣德最後的一段話,其實絕對不是胡說八道,而是有事實依據的。 明末為什麼會出現君臣離心離德,他覺得當時皇太極指揮八旗兵數次橫行京畿是重要原因。 京城周邊都保護不了,別說在京朝臣,江南官員也會產生國之將亡的感覺。 所以歷朝歷代,對京城及周邊治安都是高度關注的,就算到了後世,京城百姓也能享受到遠超其他地區的生活待遇。 魏廣德的話,或許對他和張居正來說,就是輕飄飄的一段話,可是對裕王,對殷士譫來說,無疑就揭開了他們內心深處隱藏的深深的恐懼。 是的,嘉靖二十九年發生的一幕幕,重新浮現在他們腦海中,揮之不去。 蒙古韃子破牆而入,兵鋒直抵通州,距離京城咫尺之遙,當時引發的京師動盪,無數京城周邊百姓蜂擁入城。 那時候,北京城可沒有後來修建的外城,但是那裡的百姓只能舍家棄捨逃到內城來。 當時整個京城街道人滿為患,一直到深夜都是鬧哄哄的。 而京營不堪用,嘉靖皇帝只能直接點名,任命大臣負責守衛的城門,京城也緊急戒嚴。 那段時間裡,京城人心惶惶,沒人知道明天韃子會不會打進城來。 “確實不能按照楊選的意思做,大軍必須留在薊鎮護衛京畿。” 裕王這個時候終於回過神來,大聲叫到。 張居正有些驚訝於裕王的失態,直直望過去,只是在他眼裡,似乎殷士譫並沒有驚訝,只是微微點頭。 旋即,張居正大概猜到是怎麼回事了。 等魏廣德等人告辭離開裕王府後,裕王此時還心有餘悸。 那個時候,不僅民間出現混亂,就連朝堂,內廷也是如此,而那時候的裕王只能躲在母妃宮裡,惶惶不可終日。 而現在,他已經是裕王府的主人,在這間屋子裡,就好像是一個小朝廷,他能感受到做皇帝的一些感覺。 遇事,和大臣們商議,由他們集思廣益找出問題實質,找出解決辦法。 和御前會議不同的是,他們在這裡做出的決定不會影響到朝堂,但確實讓他逐漸明白了所謂治理國家是怎麼回事兒。 想想當初,高拱在王府裡的時候,就經常召集王府屬官和他討論朝政,為他分析其中利弊。 高拱、陳以勤、魏廣德、張居正,這些人,都是在這裡發表過意見的,而且裕王覺得他們的言論很有真知灼見。 以後,就讓他們入閣吧。 遇事,召集他們討論就好了。 聽他們怎麼說,最後就按照討論的結果辦。 忽然,裕王感覺,似乎做皇帝也不是很難。 所謂“肩挑日月,揹負星辰”並沒有想象中困難,其實有一幫忠誠能幹的臣子在,還是很簡單的。 裕王緩緩起身,在這間屋子裡走了一圈,這裡就是他的小朝廷,是他和臣子議事的地方。 出了門,向著後院行去,想到降生不久的小小嬰孩兒,裕王的心不覺又高興起來,腳下步伐不覺又加快了幾分。 以後,就讓魏廣德和張居正給自己兒子做老師。 裕王府中人,也就是魏廣德和張居正年紀最小,正好合適做兒子的老師,教導他。 張居正才華橫溢,就負責太子的習文,魏廣德履歷戰事,就教太子武事。 一文一武,正是相得益彰。 魏廣德和張居正等人出了裕王府,並不知道他的未來已經被裕王安排好了,一路出王府的時候還在和張居正小聲議論。 他們這會兒議論的,自然還是楊選到底會不會聽楊博的話,把薊鎮兵馬留在薊鎮駐防。 上次二楊之爭,楊選就沒有聽楊博的,雖然楊博按徐階的意思,扣下了本該撥付給薊鎮的糧草,讓他不敢大舉發兵遼東。 可這次,似乎楊選就打算以此為理由,推卸一些責任給兵部,也不知道楊博能不能抗住壓力。 “徐閣老那裡,怕是還得叔大兄好好說說。” 魏廣德低聲說道,“這次必須得旗幟鮮明站在楊尚書一邊,壓迫楊選就範。 剛才殿下的反應,叔大兄也看到了。 我相信,西苑那位怕也會如此。 俺答部不侵犯薊鎮也還罷了,可若真被楊尚書說中了,後果難料。” 張居正點點頭,答道:“上次的事兒,我聽老師說過,當時畢竟只是猜測,他也不好選擇支援楊尚書,宮裡也沒有明顯的態度,只是讓他們商議著辦。 這次不同了,薊鎮大軍入遼東,薊鎮兵力必然空虛,這是決計不行的。” “最怕楊選執拗,不肯聽從兵部和內閣的意見,現在的情況和當初不同了。” 魏廣德還是有些擔憂道,“最怕這時候他已經派兵去了山海關,到時候就算追回,也頗耗費時日,若韃子乘機南下攻打薊鎮邊牆,結果疏為難料。” 而此時的楊選,正如魏廣德所說,在總督府裡也是度日如年,現在的他急於做出一些成績,好化解些朝堂的攻訐。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