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廣德還在想著“草包將軍”這個頭銜,這時候守備府大門處又有人影閃動,不多時一個身著大紅袍服的官員就走了過來。 南京城出了這麼大的亂子,在京官員自然都被徐鵬舉打發人逐一聯絡。 其實這會兒已經有不少官員聽聞有官軍作亂被嚇得魂不附體,許多人來不及收拾金銀細軟,帶著家人就往城門跑,打算先出城避一避再說。 士卒譁變,若是不能短時間內處理妥當,後果是非常可怕的。 失控計程車卒會在城裡殺人放火,大肆劫掠一番,而事後往往只能處理首犯和主要從犯,其他人只能既往不咎,因為法不責眾,難道還是一次性審判處置成千上萬計程車卒? 所以雖然徐鵬舉派出不少人手去召南京城的高官來此商議,但是就魏廣德進門時看到的轎子就知道,來此的人不多。 此間來人走路確實晃晃悠悠,絲毫不顯慌亂,而他身後跟著的則是兩個穿綠袍的內侍。 魏廣德仔細看過去,果然此人面白無須,穿著紅袍,魏廣德腦海裡閃過一個名字——何綬。 此時南京城是留都,可沒有皇帝,但是皇宮卻是留下一個大太監看著,也就是南京城的鎮守太監。 只是何綬頭銜上那個“鎮守”二字,可不是指的鎮守皇宮。 在明朝,鎮守,本來是武官的職銜,“總鎮一方者為鎮守,獨鎮一路者為分守”。 鎮守都是總兵官擔任,少數地區為副總兵,分守多系參將擔任。 明代各個邊鎮及省一級的地區都設有鎮守總兵官,明朝皇帝對這些掌握一方一省兵馬大權的總兵官自然是不能放心的,他們認為最便捷而又可靠的辦法就是派其親信的宮奴去監視,於是便有鎮守太監的設定。 說起第一位鎮守太監,那還是在永樂八年,“敕內官馬靖往甘肅巡視”。 馬靖正式的名義雖是巡視,但賦予他的職權如同鎮守,到永樂後期,派往邊地的鎮守太監逐漸增多。 在永樂皇帝遷都北京,南京城裡自然也留下一個鎮守太監,並且長期保留這一職位到現在。 何綬走到守備大廳前,看見了一邊的魏廣德。 他對魏廣德不算熟悉,但是當初魏廣德在南京城娶親時,何綬在魏國公府可是見過魏廣德的,所以第一反應是這個六品官員怎麼有點眼熟。 要知道,在他跟前走動的都是南京城有一定品級的,五品以下的小官他正眼都不帶瞧。 魏廣德看到何綬走到他面前停下腳步看著他,連忙微微躬身,這只是個習慣性動作,表示對人的禮貌。 要知道,對面是個太監,而文官和太監之間似乎天然的不對付。 “廣德見過何公公。” 魏廣德對何綬是有印象的,可不是何綬對他的印象那麼淺薄。 “呵呵,我說是誰呢,原來是你呀。” 何公公尖細的嗓音響起,“什麼時候到的南京城,我都還不知道,你不是去蘇杭辦差嗎? 哦,明白,想來是辦完了,轉道南京打算被京城去。” “正是。” 魏廣德微微點頭道。 “那你怎麼在這裡,走,進去聽聽,你回了京城,如果皇爺問起來,你可得幫我們美言幾句。” 說到這裡,何綬嘆口氣又繼續說道:“誰能想到會出這事兒,也不知道黃大人是不是真的被害了性命。” “黃大人應該是壞了。” 魏廣德小聲說道。 “真的?” 那何綬剛要邁步往裡走,聽到魏廣德的話又瞬間站定,雙眼一直盯著魏廣德。 “事前我和舅哥帶著家丁趕往小校場,路上遭遇亂軍,所以可以確定黃大人是沒了性命。” 魏廣德小聲解釋道。 “裡面去說。” 知道魏廣德已經摻和進了此事,何綬雖然雙眉緊皺,可是卻微微點頭,似乎如釋重負般。 魏廣德想想也明白,自己和南京官場不沾邊,要是事不關己,回京後大可實話實說,到時候傳到嘉靖皇帝耳中到底是怎麼一番說辭可就說不定了。 可是他老丈人徐鵬舉已經被套進去了,現在他也摻和進來,到時候至少不會說出其他話,把涉事官員擴大,自然他這個鎮守太監也就不會有多大牽連。 魏廣德跟著何綬進了守備大廳,裡面沒幾個人,還大都是魏廣德早前見過一面的。 這兩年南京官場變動不大,所以當初魏廣德結親,南京城有頭有臉的人物可都來了,作為新鮮出爐的天子近臣,這些人都還算親近。 大廳裡面,除開最沒有存在感,躲在一邊的徐邦瑞,其他人的品級可都比他大,所以魏廣德進來就先向他們施禮。 好在到了大明朝許多年了,魏廣德也習慣了,後世也講禮,只是沒這麼麻煩。 魏廣德怎麼也算朝中大臣,雖然品級比他們低了許多,可畢竟現在還是奉旨南下辦差的欽差,雖然其他人對他突然出現在這裡很是奇怪了一陣,但是很快也都想出了原由。 也只有先前和徐鵬舉一起逃命的張鏊、李庭竹才知道,魏廣德之前曾經帶著魏國公府上的家丁去接應他們,還在後面去斷後。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