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加快速度。” 一個身穿山文甲,面板黝黑的將軍策馬立於路旁,大聲催促著身前不斷前進的明軍騎兵,在騎兵部隊裡,還有許多裝滿貨物的牛馬,在明軍騎兵的驅趕下快速前行。 他們就是前兩天一把火燒掉板升城的大同軍俞大猷部,在搬光宮殿裡值錢的物件後,一把火把丘富等人為俺答汗修建的皇宮燒得乾乾淨淨。 隨後,俞大猷帶著手下開始逃亡之路。 在突擊板升城前,城池周圍當然是要廣佈哨騎,攔截城中派出去傳遞訊息的信使。 不過,趙全帶走的幾十名騎士,這些哨騎肯定是攔不住的,而派往宣府的信使雖然被攔住好幾批,可是卻不敢保證有沒有漏網之魚。 俞大猷在得到確切訊息後,首先要做的自然就是全速後撤,返回大同邊牆內,到了那裡才算是安全了。 來時,俞大猷所部只用了四天時間,可是返程卻因為攜帶了大量繳獲而放慢了速度,照這樣前進,俞大猷不確定會不會遭遇到宣府俺答部援兵的攔截。 雖然之前計算中,俞大猷估計就算俺答得到訊息,可要集合散開的人馬也需要幾天時間,足夠他們返回大同。 可是俞大猷還清楚一點,那就是如果俺答汗不是抽調各部人馬截擊,而是直接從王庭衛隊中派出兵馬的話,是有時間在長城外攔住他們的。 對於這點,俞大猷自然不會對李文進、劉漢說起,說出來鬧不好就讓他們二人打消這次出征的決定。 而二人的反應也有點出乎俞大猷的預料。 李文進做為文官,很多東西不懂是正常的,即便他調任大同的時間已經不短,可對於對面蒙古人的組織結構不熟悉也是正常,但是做為總兵官的劉漢卻是不會不知道的。 在俞大猷刻意隱瞞的情況下,在他說到俺答部調集兵馬攔截的時候,劉漢似乎也沒有想到俺答汗也可以從自己身邊抽調衛隊進行攔截這一茬。 下來後,俞大猷才有點懷疑,劉漢做為大同總兵官,應該不至於如此湖塗,可既然他不開口拆穿,肯定有他的用意,只是自己不知道目的罷了。 不過,對於這樣的事兒,無外乎就是利益。 在俞大猷的猜測中,或許支援出塞偷襲板升城,對於劉漢來說,也許就是一個天大的機會。 劉漢在大同呆了二十年了,從指揮僉事做到都督僉事,如果沒有天大的功勞,他這一輩子應該就此止步,想要由二品升到一品,非巨大戰功是絕對不可能跨過去的。 是的,俞大猷猜測的就是,劉漢已經做了好些年的都督僉事,現在眼光怕是已經看向了都督同知了吧。 至於更高一級的左、右都督,估計劉漢自己都不敢去想。 正二品到從一品的跨越,看似簡單其實卻極難。 至於實職,好吧,其實現在大同總兵官已經是武將當中的頂端了,升無可升,頂多就是調到薊鎮幫天子看門。 至於回京城,回五軍都督府上值,正常一點的人都是不會願意去的,去一個權力幾乎被架空的衙門,那裡只適合勳貴混日子。 大同多次對上俺答部的襲擊,但是那都是小打小鬧,俺答汗幾次大手筆,明顯都是衝著宣府和薊鎮去的,畢竟那裡距離京城更近,對朝廷的震撼也更大。 或許,在劉漢看來,如果偷襲板升城成功的話,他的官職應該就可以再升一級了。 俞大猷這麼想著,看著面前緩緩前進的隊伍不免又有了一些焦躁。 帶出來的三千人馬,現在分成三股,分別是參將麻祿帶領的千騎和遊擊徐欽帶領的千騎,這兩隊騎兵是俞大猷用來攔截俺答部追兵的,剩下千人則驅趕搶來的牛羊和那些戰利品。 至於為什麼俞大猷不讓士卒放棄這些繳獲,沒命的往大同方向跑,命令他可以下,可卻不保證手下會不會聽他的命令。 這次出征板升城,回去後確實會受到封賞,但是封賞有多少會落到下面人頭上? 對於這三千軍卒來說,拿命拼來的繳獲,要放棄,你拿得出東西交換嗎? 光憑一張嘴,說回到關內會有賞賜,俞大猷不保證自己下達命令後會不會在戰場上遭遇意外。 看到這些士兵看到豐厚戰利品所透露出來熾熱的眼神,作為當兵出身的他清楚,這樣的命令不能下。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絕非虛言。 身為將官多年,俞大猷自然知道這年頭當兵是真的沒銀子賺,能勉強湖口就不錯了。 也只有遇到這樣的戰事才會期待朝廷的賞賜,但是那都不知道要猴年馬月才會批下來,運送過來,中途還有無數雙手要伸進來掏銀子。 對於士卒來說,賞賜太虛幻,所以他們更加著眼這些眼前的財貨。 當官的可以多分走一些,但是不能少了他們的那一份。 利益,才是讓這些人甘願賣命的主要原因。 對於將官來說,前程和銀子缺一不可,對士卒來說,要什麼前程,無非就是兵頭,他們要的就只有一樣,那就是銀子。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