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廣德依舊是經驗不足,只是一廂情願的以為明軍攻打河套,能夠調動俺答汗分兵救援,卻沒有想到兩地相隔的距離,俺答汗有可能因為救援不及而選擇放棄。 高拱同樣是沒有代兵的人,也是完全沒有考慮到這種可能性,所以才把魏廣德提出的想法當成明軍的制勝法寶。 現在,聽到楊博指出的漏洞,高拱一時無言以對。 確實,他們只以為河套地區的重要性可以調動俺答部騎兵救援,偏偏沒有考慮到對方選擇放棄會怎麼樣。 一旦俺答汗如楊博所言,沒有落入明軍的節奏,那這個計策的效果就大打折扣,沒有起到讓俺答汗分兵的目的,其實就是失敗。 沉默半晌,高拱才開口說道:“那該如何補救?或者直接放棄?” 這時候,高拱也動搖了。 “動員山東、河南衛所,以及遼東鎮兵馬隨時準備入援,只是這樣,消耗也不會少,不過卻可以保證九邊防禦不會出現漏洞。” 楊博澹澹回應道。 此時的楊博,雖然面上裝的很澹然,其實內心裡還是有些煩躁的。 當收到宣府軍報後,整個兵部考慮的都是怎麼調集重兵防禦住韃子的侵襲,而沒人提出這樣以攻代守的方略,雖然即使提出,很大機率也會被他做為備用選項而不會送到御前。 可惜明軍戰力下滑嚴重,若是還有明初大半的戰力,這次俺答汗的入侵其實就是個絕佳的,圍殲俺答部的機會。 只可惜,一切都只是一個美好的幻想而已。 不過,魏廣德提議的攻打河套地區分散俺答部兵力的計劃,倒是很合適。 明軍戰力雖然下滑厲害,可是對於普通蒙古族人來說,那依舊佔有絕對優勢,何況韃子主力盡在宣府,草原上已經沒有可以抗衡兩大軍鎮圍剿的力量了。 根據楊博入主兵部以來和嘉靖皇帝接觸中的體會,嘉靖皇帝是個極好面子的人。 十多年來,大明屢屢遭到俺答部入侵而疲於應付,從每次彙報戰報時皇帝臉上的不耐他也能看出來,皇帝對現下大明的處境是極度不滿的。 他堂哥正德皇帝那會兒,明軍可是大搖大擺進出長城,在關外也能和韃子死磕,可到了他的手裡,怎麼情況就完全翻轉過來了呢。 楊博還在想西苑那頭,這邊高拱已經亟不可待的開口問道:“請教大司馬,廣德這份策略該如何完善?” 收回思緒,楊博略做思考後就說道:“正如我之前所說,如果俺答汗選擇暫時放棄河套地區,依舊集中兵力妄圖消滅宣大軍,進而突破居庸關城牆威脅京師,那我們就需要提前動員山東、河南等地的衛所入援。 山東都司轄下青州衛、平州衛、泰安衛調往德州,和德州衛匯合組成一支人馬進駐河間府,德州左衛封蔽北直隸和山東的邊界,防備韃子亂兵。 河南都司轄下常山三衛調往保定府,若俺答部真的突入薊鎮,兩路大軍可以赴援京師。 山東兵馬加上河間府屯衛有六個衛所的兵力,保定府有五個衛所可以出動,和河南兵馬加一塊就是八個衛所,京師附近還有天津三衛、通州和涿州附近也有十餘個衛所可以動員,入援兵力可超十萬人。 我想,有這些大軍在側,俺答汗未必敢突入薊鎮放肆。” 楊博記憶力不錯,很快就想好了召集北直隸周邊的部隊,甚至連抽調多少衛所都已經有了腹稿。 楊博的話,讓一旁的高拱連連點頭,就連上首坐著的徐階也是含笑撫須,只有嚴嵩依舊毫無表情坐在那裡,似是魂遊天外般對他們的對話無動於衷。 魏廣德制定的計劃,確實漏過了京師的安危,倒不是說魏廣德想不到,而是他一開始就不認為俺答汗敢殺進薊鎮來。 當初俺答部能夠突進到通州附近,雖說有韃子探馬據說跑到過京城城牆下,可是魏廣德相信那時候的韃子已經是強弩之末,已經沒有什麼攻堅的力量,否則絕對不會放棄攻打通州的機會,那裡可是京師的糧倉,數不清的物資囤積於此。 打下通州,俺答部就可以在北方立足,因為城中的糧秣就可以支撐他那幾萬大軍消耗至少半年。 但是結果如何,俺答汗放棄了攻打堅城,在京畿附近轉一圈,搶夠了就選擇跑路。 看了三人的反應並沒有得意的想法,楊博此時卻是在微微詫異,因為他發現自己到這裡的時間也不短了,可是怎麼就只來了自己一個人。 這麼重大的事兒,難道沒有召集其他尚書過來一起討論嗎? 想到這裡,楊博就開口問出心中的疑惑。 嚴嵩和徐階還沒說話,一邊的高拱就開口解釋一番。 楊博聽了高拱的解釋,微微點頭,國與國之間的作戰方略,確實不應該有無關的官員參與,比如都察院的人,他就不覺得有必要讓他們摻和進來。 “二位閣老,那現在是不是將楊尚書的意見作為票擬送往西苑,亦或者重新寫一份奏疏?” 雖然魏廣德的計劃被楊博指出了重大失誤,可高拱還是不想放棄這個計劃,因為其中打出去,掃蕩河套地區的做法很合他的脾性。小主,這個章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