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幫人還和他稱兄道弟,聊得好不愉快。
只是片刻間,變化巨大。
可見,朝廷給他的這個官職,貌似捅了馬蜂窩般,是個大麻煩。
也讓李成梁更確信勳貴在朝中武將集團裡的影響力之大,比他想象的還要大。
前面的張居正、魏廣德都只是冷冷關注著這邊,都沒人說話。
今日朝會本就沒什麼事兒,宣旨封賞李成梁及一班遼東將官就是今天的頭等大事兒。
旨意宣讀後,自然也沒有繼續的必要,很快大朝會就散了。
官員們三三兩兩往外走,要回各自的衙門。
李成梁跟在武官們後面,也是向外走。
雖然旨意已經發出,他明白難以改變什麼。
“唉。”
在心裡長嘆一聲,李成梁就左右四處掃視,想要找兵部尚書譚綸。
如今聖旨是讓他留京,掌右軍都督府,可在此前他還要再跑趟兵部,領取官服誥身才能上任,這是規矩。
就在他看到譚綸的身影,正要走過去的時候,在前面一個幾個內侍已經往這邊來,先後攔在了譚綸、王國光和朱衡面前,低語幾句。
三人中朱衡和譚綸在一起,有說有笑往外走,王國光卻是在另一邊,和其他官員說話。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內侍傳喚後,三人都向周圍同僚告辭,然後看向後面走過來的張居正、魏廣德和呂調陽。
內閣相召,雖然不知道有什麼事兒,可是他們也知道,肯定是大事兒。
戶部、兵部和工部,三位尚書不免都對視一眼。
“諸公,今日有大事商議,我們還是都去內閣說吧。”
魏廣德伸手抱拳,對他們三人說道。
三人馬上錯身還禮,然後六個人就一起往內閣方向走去。
這讓一直等在一邊,打算上去向譚綸請安的李成梁還一陣鬱悶。
眼看著周圍官員都已經離開皇極門出了午門,他也只好快步跟了出去。
出午門的時候,李成梁就發現貌似這外面有點不對。
因為本該散了的官員,許多人居然還在午門外成群聚在一起,眼睛不住往午門裡瞟。
李成梁詫異之下也回頭看了眼,見到本該出午門的譚綸、朱衡和王國光跟在張居正、魏廣德三位閣臣身後走向東面的會極門往內閣去了。
李成梁是第一次進紫禁城,不過也沒少對禮部和內廷派來教禮儀的官員和內侍打點,所以後宮的情況不清楚,但是前面還是瞭解的。
明顯,譚綸是被叫到內閣商議大事去了,而午門外的官員,其實是在觀察那六位大人,判斷朝堂局勢的。
內閣閣臣。
李成梁想想就覺得頭疼,都是高高在上的大人,他卻接觸不到。
想到這裡,李成梁不由得有些嫉妒留在遼東的戚繼光,透過譚綸和內閣次輔魏廣德接觸上。
這次他被留在京城,薊鎮總兵戚繼光怕就是接任遼東之人。
這不僅僅是官職變化的問題,而是他不受閣臣信任的證明。
薊鎮的重要性是九邊之首,空出這麼重要的位置而是去遼東,想想李成梁心中不由得有種不寒而慄的感覺。
他在遼東做過的事兒,許多也是上不得檯面的。
他其實最怕的就是朝廷調虎離山,要對他進行清算。
懷著忐忑的心情出了承天門,李成梁很快就和兒子李如松會和。
“爹,朝廷給了你什麼封賞,怎麼悶悶不樂的樣子?”
李成梁的心情完全表現在臉上,沒有絲毫受封的喜悅。
李成梁把朝廷的封賞說了下,聽說父親留在京城掌右軍都督府,李如松就是面色一喜笑道:“爹,這是好事兒,終於可以離開遼東那個苦寒之地了。”
李成梁只是回頭看了眼兒子,恨鐵不成鋼道:“沒了遼東,如何建功立業,封侯拜相,糊塗啊。”
:()隆萬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