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7章 暹羅國書(2 / 3)

小說:隆萬盛世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

先期籌集的數十萬兩白銀,最後變成了北京城的外城牆。

“呵呵”

聽到張居正的話,魏廣德就知道他是誤會了。

“善貸何故發笑?”

張居正詫異問道。

“叔大兄莫不是忘記緬甸以後是什麼樣子了。”

魏廣德出言提醒道。

“嗯,那又如何?”

張居正一驚,忽然心中有了一點想法。

“將士們的犒賞,未必就非得是金銀。

那些緬甸王公大臣、土司首領的土地,大可按價分給有功將士們。

那個朝廷有意在緬甸駐軍,直接給軍士發放十畝、二十畝田地。

,!

為了保住自己的田地,想來他們對敢反對大明的人,是絕對不會心慈手軟的。”

魏廣德說道,“何況聽說內廷沒過幾年都要派出天使去緬甸採購寶石,想來那裡寶石礦藏應該不少。

以前這些礦藏應該屬於緬王或者土司,現在直接賣給商人,讓他們出錢贖買經營即可。

佔下那麼大的地方,總有來錢的路子。

羅汝芳此人官品不錯,從雲南官員對他不待見就可見一斑,由此我認為此人當是朝中少有的正直之臣。

此事,交由他來做,定能把朝中耗費彌補回來。”

對魏廣德來說,只要有了地盤,還怕變不出銀子嗎?

緬甸的資源應該不錯,藉著這機會,把緬甸的礦藏乾脆直接變現得了,補充下大明朝廷的財政。

至於之後駐軍的靡費,自有朝廷的賦稅補上。

想來緬甸的糧食一年兩熟沒問題吧,那等於就是多了個湖廣出來。

有了海路,這些糧食運回來也方便,根本不存在張居正想的,打仗就是虧本的可能。

西方國家就比較現實,人家是奔著利益打仗,開戰前就知道要的時候什麼。

結果就是彈丸小國因為戰爭,國力反而越打越強。

反觀大明,每次都是被動迎戰,然後自然都是虧本,給本就不富裕的戶部雪上加霜。

之前不管是佔下小琉球還是呂宋,都沒有給大明帶來實質上的好處。

甚至,大明還要先向那裡投入,短時間內還不會有彙報。

其實,回報是有的,比如小琉球的木材,只不過大明的官員一般不會怎麼關注這些資源。

需要木材,採買即可。

水師找到了木材來源,不再採買,他們就不會想起這其實也是收入。

或許知道,只是懶得說,畢竟少了採買就少了財路。

所以在他們看來,明軍駐軍小琉球,還得浙閩負責運送糧草,實在虧得慌。

不過,大明的京官們卻從未注意過越往南面,糧食成熟快。

許多官員還在為廣東、瓊州等地糧食一年兩熟津津樂道,認為實在是天下一大奇事,卻不知道出了南洋,稻米一年三熟都不奇怪。

也就是當地土著懶惰不堪,所以產量才不大。

而到了後世,東南亞,包括緬甸,印度許多地方的稻米產量那都是非常之高的。

這些地方,也都是稻米的主要出產國,中國每年都需要進口一部分稻米彌補國內糧食產量的不足。

可以說,也就是這時代的明人訊息閉塞。

魏廣德相信,一旦緬甸稻米一年三熟的訊息傳回國內,必然震動大明,朝廷的目光不可避免也會轉向那裡。

因為只要手裡有足夠多的糧食,那天下事就好解決了。

中國人太過勤勞,所以他們固執的認為田地的產出才是財富的根源。

當知道南方富饒的土地後,後果是什麼可想而知。

就算不離鄉背井去那裡,在那邊建個莊園總可以吧,特別是國內那些糧商。

魏廣德也希望大明能夠獲得更多的高產田地,以緩解未來百年這片土地上必然出現的“小冰河”時期帶來的災難。

雖然,魏廣德並不確定那時候的官員和商人們,是否會讓災民獲得這些糧食。

但總歸是個希望。

魏廣德是這麼想的,可此時的張居正和張四維則在考慮他說的話。

“用田地獎勵那些將士,變賣礦藏補充財政虧空。”

張居正忽然覺得似乎有點道理。

他一開始沒想到緬甸的土地,那是因為在他的固有印象裡,緬甸那就是窮鄉僻壤,根本就沒什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