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心協力,瞬間以城門洞為中心,兩邊的行人自覺分開,留出路中間的空間。
而此時,遠處的快馬已經衝到城門前。
毫不停留,馬上驛卒如一陣風似的催馬穿城而過,進入四九城。
順著筆直的阜成門街一直衝到廣濟寺才南折,差不多就是繞著皇城直到西長安街。
順著西長安街繼續打馬飛奔,把個京城內城攆了個雞飛狗跳。
終於,驛卒還是很快衝到了長安街上的兵部衙門。
在快馬衝過來的時候,負責在衙門口接收文書的主事就已經出了兵部大門。
畢竟這裡是長安街,就算是京城裡那些王公大臣家的公子,也是不敢在這裡放肆的。
能夠奔馬而來的,只有傳遞緊急文書的驛卒。
“西南戰報,大捷。”
快馬奔到兵部大門外數步,驛卒勒馬翻身就跳下來,邊跑邊接下胸前的竹筒,半跪在地雙手捧著竹筒高舉過頭頂,嘴裡大喊道。
那主事接過竹筒,先是檢查了竹筒的封漆,這才從懷裡摸出一塊牌子遞過去,嘴裡說道:“拿著。”
這就代表著文書已經送到,驛卒的差事兒算是完成了。
那主事已經聽到手裡是西南戰報,還是大捷的好訊息,所以馬上轉身就往衙門裡跑去。
主事進去了,看門的衙役馬上就湊到一起議論起來。
“嘿,看樣子緬甸已經打贏了。”
“緬甸算個屁,彈丸小國,那什麼和我大明打。”
“可別這麼說,聽裡面大人說,人家緬甸可是調動了三十萬大軍。”
“緬甸有三十萬軍隊?”
“沒那麼多,據說二十多萬人,我可是聽職方司劉大人說的。”
“怪不得前段時間大人們好像都很緊張,緬甸有這麼多兵馬,這仗打的可不小。”
“那是,以往鬧得最厲害的北夷,每次出動兵馬也不過幾萬,十萬人已經是他們的極限了,誰能知道緬甸這樣個小土司就能調動二十多萬大軍,也是小刀拉屁股,開了眼了。”
兵部門口的差役在小聲議論,而兵部裡訊息也飛速傳播開來,很快就沸騰了。
兵部各司的官員紛紛暫時放下手頭的工作,往大堂湧去。
之所以訊息傳遞這麼快,還是那個主事一路小跑往裡送,見人就晃晃手裡竹筒,說是西南捷報到了。
兩天,兵部內氣氛其實比較壓抑的,因為朝廷又同時進行兩場戰爭。
好像在此以前,兵部很久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了。
不說魏閣老主管兵部,這種兩線開戰的情況,還得追溯到嘉靖剿倭的時候,南邊打倭寇,北邊打虜騎。
至於此時大明除了西南戰事,哪裡還在發生交戰,那自然是遼東的戚繼光率部攻打紅力寨和沙濟城。
王杲早就死透了,可他兩個兒子依舊不服王化,還打著為父報仇的名義,不斷在遼東招兵買馬,盤踞在紅力寨和沙濟城。
遼東明軍早就發現了端倪,只是秘而不宣,悄悄派人頂住兩城,要看看遼東女真各部哪些和他們有來往。
與其剿滅一盤散沙,當然是不如讓他們把反明的女真部族聚齊以後再一網打盡輕鬆。
於是張學顏和戚繼光就選擇“姑息養奸”,任由他們在遼東蹦躂。
京城那邊已經下了文書,讓他們自行處置。
現在好了,感覺時機成熟了,戚繼光帶著三部人馬就發動對兩城的圍殲戰,誓要把王杲餘孽一網打盡。
現在最近的遼東戰報還沒有回來,沒想到西南,被認為最難打的緬甸那邊,倒是先把捷報送到兵部了。
此事兵部大堂內,譚綸高坐堂上,接過主事遞過來的竹筒,先眼看了封漆,這才開啟竹筒,倒出裡面捲起來的軍報。
竹筒放到書案上,譚綸快速展開軍報閱讀起來。
這份軍報其實只是向京城彙報戰果,詳細的軍報應該還有幾天才能到。
畢竟十萬人的會戰,最後清點戰果所花費的時間,特別是辨認緬甸高官的身份,都需要做許多事兒。
朝廷雖然從未公佈,但是朝廷高層和軍中重將其實都聽說了一件事兒,那就是當初俞大猷參與圍剿的所謂飛龍國匪首張璉,身份可能是假的,真的張璉死在南洋。
這可是一件大丑聞,當初為了抓獲張璉的所謂首功,閩粵明軍和俞大猷帶領的江西衛所可發生過不小的衝突。
好在這次大家都選擇息事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