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馬上拉轉馬頭就向後跑去。
顯然是回去報信的,剛剛跑了的明軍又追上來了。
馬瑞龍看了眼日頭,按照剛才斥候回報,現在他們距離緬軍也不過五六里地,想來對方知道自己追上來了,應該不會繼續跑路了。
是的,大軍行進中要是被敵軍追上,突襲,那損失會很慘重。
所以,殿後的軍隊,在發現敵軍上來後,只能轉身列陣抵擋。
“放慢點速度,積蓄體力,叫二郎們都吃點東西墊墊肚子,差不多這就是今天最後一戰,打完繼續追一追就差不多該我們歇歇了。”
馬瑞龍對身邊親兵吩咐一句,那親兵很快就向後跑去,向沿途遇到的掌隊官傳達他的命令。
很快,明軍追擊速度開始放緩,許多士兵都拿出炊餅邊走邊啃起來。
打仗,靠的就是氣力,要是肚子裡沒吃的,則氣力也就沒了。
軍隊裡,武功花哨的,一點用沒有,要的其實就是力大無窮的壯漢。
現在吃點東西墊墊肚子,一會兒和緬軍打起來,支撐的時間就更就。
兩軍交戰,誰撐下來誰就贏了。
至於什麼奇思妙想的靈活指揮,那其實都是扯淡。
都知道官渡之戰,曹操以弱勝強,可有人想過沒有,要是袁紹在烏巢糧倉的守軍頂住了曹操的偷襲部隊,那結果會如何?
不是說你偷襲就一定贏,要知道,曹操派出去的奇兵,可不見得比對方兵力強。
不過是袁紹大軍因為自身實力強大,所以自信過頭,沒有絲毫防備。
換成曹操的兵,那戒備肯定森嚴,不會給袁紹的軍隊機會。
所以,烏巢之戰敗了,官渡之戰也就沒人會在意,因為曹操本來就兵少將寡,所以打輸很正常。
而偷襲烏巢,也不會被人注意到是一次天馬行空的奇襲。
果然,不多時,馬瑞龍就接到前方訊息,緬軍後隊再次停下逃跑腳步,在前方列陣,此地兩軍相距不過五里。
當即,馬瑞龍也開始佈陣,不過最主要的還是催促後面的騾馬車隊上來,把他最需要的佛朗機炮送上來。
鳥銃打不穿藤牌,可遇到彈丸更大更沉的佛朗機炮,那就是一砸就是個窟窿,直接就把軍陣給砸垮。
依舊是前陣站滿鳥銃手,不過後面就沒有刀盾壓陣,而是直接上長矛手,刀盾手被派到兩翼護衛。
佛朗機炮已經被從馬車上抬下來,炮手正在陣後裝填子藥筒。
那些長矛手,馬瑞龍也不是讓他們站成排,而是分成六個縱隊,完全就是一個攻擊陣型。
而對面,亦如先前一般,把藤牌手派出來堆滿前排,看上去藤牌都佈下兩層。
怪不得之前鳥銃打過去,對面一點傷亡都沒有。
一層藤牌,鳥銃發射的鉛彈就已經很難打穿,更別說還有疊加在後面的藤牌阻擋。
這次,馬瑞龍看得仔細。
只能說他們還不是魏廣德親兒子,還不是大明精銳,所以此時很緊俏的千里鏡,西南這邊別說有,聽都沒有聽說過。
但比如魏廣德刻意栽培的的將官就不同了,至少人手一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點魏廣德比誰都懂。
當雙方佈陣完畢後,一聲令下,幾十名炮手抬著十多門佛朗機炮,提著子藥筒穿過通道,站到陣前,快速佈置好炮位。
同時,三排鳥銃手進行裝彈準備。
馬瑞龍沒給對面反應時間,直接下達了炮擊命令。
先前一仗打得有點憋屈,他要召回場子。
幾十個子藥筒輪番放進炮腹內發射,都是實彈,直接砸開一個個口子。
在緬軍前面盾手驚慌失措時,明軍的鳥銃對著那些露出來的縫隙開始發射。
三排鳥銃手依次發射完畢後,六隊長矛手直接衝向對面已經慌亂的緬軍。
殿後的緬軍部隊本就人數不多,主要是加強了藤牌和弓手。
但是明軍用炮打破了藤牌防禦,後面緬軍自然不敵,戰爭勝負已分。
緬軍潰逃,明軍開始追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