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上可能的對策。
是的,他們需要考慮周全,自然不能不考慮到地方,正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從古至今皆如此。
善政,要是不考慮周全,到了地方上,可能就變了味兒,變成吃人的惡政。
這也是他們要杜絕的。
“嗯?”
正說話間,魏廣德眼角餘光忽然瞟到房門處有人影晃動,他下意識轉頭看過去。
“蘆布,可是有事?”
門外那人是他房中書吏,按說不應該過來這裡的。
,!
既然來了,那肯定就是有事了,於是魏廣德停止了和張居正的商議,直接問道。
“首輔大人,老爺,兵部那邊有急件送來,所以小的只能冒昧過來”
蘆布進房,先是衝張居正行禮,之後才對魏廣德說道。
“拿來我看。”
魏廣德猜到了,十有八九是西南的戰報。
從蘆布手裡接過公文,翻開快速看了起來。
前兩日,他已經知道戚繼美率部吃了一次“敗仗”,算不得多慘,畢竟沒有損兵折將,只是見勢不妙後退。
之後又連勝數場,自不必說,贏了是正常的,輸了才不正常。
至於另一場面對緬軍象兵的敗仗,李成梁自承情敵疏忽,將官臨陣指揮不利,不僅損失數百名士卒,還丟掉了不少火器。
而這次看到的,也是一場敗仗,但魏廣德越看眉頭皺得越深。
因為這次顯然不同於之前遭遇象兵,明軍準備不足,而是遭遇到夷人火器的突襲。
損失不損大,百十人傷亡,火器損失有,但也不多,但卻讓魏廣德大大的觸動。
之前魏廣德讓工部發展紅夷大炮,其實主要是為了南海水師海戰使用,佛朗機炮雖然好,但缺陷明顯。
他認為陸戰使用佛朗機炮要比紅夷大炮強,因為這炮發射速度快。
即使存在射程、威力不足等弊端,也是可以克服的。
畢竟在大明周邊,貌似沒發現有可以匹敵的對手。
也因此,紅夷大炮鑄造出來優先供應水師,也是魏廣德拍板定下來的。
可這次西南戰報,算是給魏廣德上了一課,讓他知道了為什麼佛朗機炮會被紅夷大炮取代。
對於佛朗機炮和紅夷大炮的優缺點,他魏廣德自認為看得清楚,比這個時代許多人都瞭解。
佛郎機炮,獨特的後裝滑膛設計,可謂獨樹一幟,用後世眼光看其實已經是非常接近現代火炮的一種武器。
炮管、炮腹與子炮,三位一體,共同譜寫他的傳奇。
開炮之際,火藥與彈丸齊備於子炮,再將其安放於炮腹,炮管上的準星與照門如同他的眼睛,瞄準目標後,一點火門,彈丸便呼嘯而出。
其炮腹粗碩,炮尾舵杆靈動,讓炮管可隨心所欲地轉向,展現無盡威力。
它射速驚人,彈炮分離設計讓它在戰場上快如閃電,重型版“無敵大將軍”三炮連發僅需二十秒。散熱迅速,後裝設計確保火力持續,降低自燃風險。
火藥容量穩定,安全無憂,子炮分擔膛壓,炮管壽命更長久。
明朝得到佛郎機炮後,不僅仿製,更勇於創新,孕育出艦炮、城防炮、戰車炮、野戰炮等多款火炮,以及步兵槍、騎兵槍等槍械,種類繁多,總數高達數萬門。
嘉靖末年,佛郎機炮已成為明軍得力助手,至明末,明軍冷熱兵器配比最佳化至三比一皆因為此物。
佛郎機炮雖好,但天生有缺陷。
受限於技術,其子炮與炮腹間氣密性差,火藥氣體外洩,射程受限,面對敵騎衝鋒,難以施展威力。
這也為後來居上的紅夷大炮提供了機會,使其脫穎而出,成為新的霸主。
與佛郎機炮不同,紅夷大炮乃前裝滑膛銅炮,射程翻倍,最遠可達數千米。
威力巨大、炮管修長、精度上乘、管壁厚實,紅夷大炮在實戰中也展現的卓越效能,迅速贏得了明廷官員的讚譽。
當然,紅夷大炮的射速,始終是繞不開的坎,對於大量使用佛朗機炮的明軍來說,這個時代其實對這炮還是覺得有些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實際上,若不是水師需要重炮,兵部是看不上這種火器的。
至少在沒有證明他實戰能力之前,是不會選擇讓工部大量鑄造的。
但是這次西南潞江邊一戰,紅夷大炮就用射程教訓了明軍,讓他們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