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7章 反叛(3 / 3)

小說:隆萬盛世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

故奔走唯命”,若朝廷調遣繁多,則“急而生變,恃功怙過,侵擾益深”。

除朝廷徵調導致反抗外,土司因獲得朝廷的保護,並逐漸掌握與官府打交道的方法,平時借多徵稅收而自肥,條件具備時則逐漸坐大,甚至憑藉掌握的土軍分裂割據。

民間流行這樣的民謠:“官府只愛一張紙,打失地方兩千裡。”

這話不止是民謠,也是朝廷對邊疆治理的真實寫照。

給土司一封委任狀,就換來每年稱臣納貢的賀表,進而粉飾國泰民安。

至於那些地方到底在誰手裡,姓什麼,無所謂。

不過,魏廣德這次對緬甸的用兵,卻根本就沒有考慮沿襲舊制,而是打算改土歸流。

讓李成梁儘可能處理掉西南的土司,將治下百姓從土司管理變為朝廷委任的流官管理,從根本上杜絕類似時間發生。

至於在大明內部的土司,在沒有發生大規模叛亂前,朝廷也不好直接處置,只能慢慢來。

李成梁對魏廣德的意思,其實也是一知半解,但是消滅土司的意思是聽明白了。

只是對這樣操作背後的含義,並未看通透。

不過也快了,當戰爭結束,大明委派官員接手以後,效果才會逐漸顯現出來。

這其實也是魏廣德從《雍正王朝》裡得到的一些啟發,雍正皇帝做的可不止耗羨歸公和攤丁入畝,還有其他許多做法。

只不過,電視劇裡更多的是關注這兩個影響巨大的改革措施而已。

改土歸流,就是雍正帝對南疆土司制的一項重大改革。

雍正二年,他就深感土司制的弊端與土司的作惡,在給四川等地的督撫上諭中說:

“朕聞各處土司鮮知法紀,所屬土民,每年科派,較之有司徵收正供,不啻倍蓰,甚至取其牛馬,奪其子女,生殺任情,土民受其魚肉,敢怒而不敢言”,要求他們加強對土司的管理,但他並沒有行之有效的方法,說了也不起作用。

到雍正四年九月,管雲貴總督事鄂爾泰上奏摺,建言改土歸流,並擬定了實施方針:

“計擒為上策,兵剿為下策。令自投獻為上策,勒令投獻為下策。”

對於投獻者,“但收其田賦,稽其戶口,仍量予相贍,授以職銜冠帶終身,以示鼓勵。”

就是說改流的策略,既要用兵,又不專恃武力,爭取波及面小,儘量減少阻力,以便迅速實現安定。

雍正帝早就欣賞鄂爾泰的才能,按照他的“有治人無治法”的思想,相信鄂爾泰能辦好這件事情,所以邊看奏摺,邊批“好”學,最後批道:

“朕心中嘉悅,竟至於感矣!有何可諭,勉之!”

全部批准他的建議,勉勵他努力實行。

在雍正帝的指導下,鄂爾泰、張廣泗、哈元生等督撫提鎮努力推行改流政策,到雍正八年,雲貴地區基本完成了改土歸流。

湘、鄂、川的改流準備得較充分,到雍正末年、乾隆初年,亦告完成。

整個改流的地區,以貴州涉及的最廣泛,它新設的州縣竟相當於原有州縣的面積。

改流的內容包括:取消世襲土司,設定府廳州縣,派遣流官,增添鎮營,改革賦役制度,興辦學校等。

雍正的舉措,土司自然不甘,因此也是多次舉事。

對此,清廷直接派出重兵武力鎮壓。

實際上,就算沒有改土歸流,朝廷和土司之間的矛盾也沒法根除,早晚都會有這樣的結果。

如果,線貴知道朝廷此番行動的目的,怕是就不會把逃亡緬甸當成最終目標了,而是隻把那裡當做跳板,透過緬甸逃往南洋諸國。

可惜,在雲南官場上,此時除了李成梁和李如松知道一點外,其他沒人知道這些後續安排。

“大哥,我去聯絡罕拔?”

線老三此時已經下定決心死中求活,不降是不行了。

“小心點,我也該清理下城中那些人了。”

線貴低聲說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