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還有云南和南京兩地鑄錢滿足需要,反沒有北方缺錢。
這裡面還是有講究的,雖然都是戶部,可南北兩京就是兩套賬,進入南京的銅錢就是南京戶部收支,京城戶部雖然更大,但是卻很難約束、支配這批錢財。
李幼滋雖然想升職做尚書,還拿出了投名狀,可要順位晉升戶部尚書是不可能的,最大機率還是其他部。
畢竟,隨著王國光轉任吏部尚書的旨意,還有戶部尚書人選已經確定為張學顏,旨意已經向遼東發出,催促他儘快返京接任。
李幼滋說完自己的主張,還求助的看向一旁的張四維。
畢竟,兩個人算是一夥兒的,理應守望相助。
當然,李幼滋也沒有忘記曾經的頂頭上司,剛剛接任吏部的王國光王尚書。
“幼滋的話有道理,南京每年都有大量滇銅供應,南方倒是不缺銅錢。
相對的,北方缺乏銅料,更加需要這一批緬甸銅料鑄錢。”
注意到看過來的目光,張四維馬上說道,表達出對李幼滋意見的支援。
緊接著,王國光也表達了類似的意思,總的來說,大明南方銅料確實比北方多。
每到北方缺銅之時,往往都要從雲南等地調集銅料或者直接運輸銅錢到京城,舒緩北方缺錢的煩惱。
一開始魏廣德一分為二,也是考慮到免得南北兩京的戶部鬧起來,畢竟這筆銅料數量上可不少,利益十分巨大。
明朝的衙門,北京的戶部實際上很難控制南京戶部,所以就算人家在南京做官,但絲毫不認為自己就矮人一頭,吵起架來絲毫不會想讓。
所以,這些年,一些緊要的衙門,往往不設正堂官,也就是不安排南京六部的尚書,只任命侍郎代掌部權。
這樣,北京的戶部尚書原則上可以管理南京戶部,畢竟那邊最大的才侍郎官職。
但是,就算如此,南京六部依舊對北京六部是寸步不讓,有利必爭。
“銅料北運是小事兒,可南京那邊知道了,怕是不會安生。”
魏廣德看向張四維,猶豫道。
聽到魏廣德的話,李幼滋馬上答話道:“此事好說,戶部會解決南北之爭。”
魏廣德看了眼李幼滋,見他信心滿滿的樣子,一時竟沒反應過來。
他說那話,還真就是推卸責任,意思就是張四維,你們要是能解決南北戶部的爭鬥,他就不管了。
只是張四維沒說話,李幼滋倒是接上來了。
不過很快,魏廣德就想到了。
李幼滋可是給馮保、張居正拿了投名狀,論功行賞,怕是會升一級。
升哪兒去
自然只能是尚書一職。
戶部已經有人了,那就是遷其他衙門。
龜兒子,居然玩空城計。
魏廣德想到了,他反正很快就要調走,離開前為戶部爭取到巨大的好處,他也能分一杯羹,博取大家的好感。
至於之後的事兒,自然有張居正他們去處理後續,反正他都已經不在那個位置上。
李幼滋的話不可信,於是魏廣德只是微微點頭,但目光還是落在張四維身上。
張居正不在這裡,要把責任丟擲去,自然就是你張四維上來頂。
張四維不笨,也很快想明白了。
李幼滋是想搶功,自己還不會沾染麻煩,十足的滑頭。
不過想到李幼滋之前搶先為張居正發聲,戶部這事兒,張居正肯定還是會想辦法幫李幼滋處理好的。
從議定到下旨,再到銅料運到京師,至少大半年時間。
那時候,張居正早就出了七七回閣辦差了,需要處理的人也不是自己,於是也點點頭說道:“戶部既然能解決,那自然最好。
我會關注此事,不會鬧出亂子來。”
魏廣德聽到張四維的肯定答覆,翻翻到手的公文笑道:“如此,這個票擬就子維來做吧。”
說完,魏廣德就把兵部公文交給了張四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