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不錯,這字啊,是敲門磚,雖說以後參加科舉,考官並不能看到你的卷子,但是以後很多時候都要書寫。
要是被座師或者上官看到那一手字兒不好看,也會影響對你的看法。”
此時,魏廣德就坐在家中書房,正在品評兩個兒子的功課。
魏廣德的長子魏福壽和次子魏安康都規規矩矩站在身前,聽著老爹的訓話。
魏安康還小,自然只是個配撐,倒是魏福壽已經十四歲了,魏廣德也開始考慮改在京城還是讓他回江西參加科舉。
相對來說,魏廣德更希望魏福壽回江西科舉,畢竟天高皇帝遠,更容易操作一些關節。
就算不能保他過會試,但在江西鄉試裡做做手腳還是可以的。
用個三四年的時間,保魏福壽得個舉人功名,以現在的魏廣德來說不過是手到擒來,不費吹灰之力。
就今早他離開府裡時給自家老大留下的作業來看,水平其實也夠得著秀才的邊,就是真考,那就得看運氣。
畢竟,考過科舉的他很清楚,秀才這關作文其實是其次,最主要還是看運氣,自己的卷子落在那個考官手裡,能不能到提學手裡。
思考片刻,魏廣德覺得這篇卷子是有可能得中的,於是開口說道:“福壽,你回京城已經六年了,想沒想過回江西老家看看爺爺,順便在那裡參加科舉考試?”
“爹,你讓我會江西老家參加科舉?”
雖然魏廣德說的是他離開老家多年,該回家看看爺爺,可魏福壽自然更清楚實際上老爹更多還是考慮他的科舉。
說實話,他並不喜歡讀書,只不過不敢違抗老爹的命令,所以書還是看,不過空閒的時候也沒少和京城的公子哥兒們一起出去玩耍。
“對,會江西看看爺爺,也把科舉考了。
我看你這文章也算有幾分火候了,到時候請林先生和你一起去江西準備參加科舉。
縣試府試只是小試,重要的還是院試,只要院試能過,鄉試的把握就大了幾分。
我覺得你現在回江西,有個四五年時間,應該就能過了鄉試這一關。
到時候回京城參加會試,也正好合適。
這些年爹和娘在京城,也一直沒有顧得上你爺爺,你會江西正好代替你爹孃侍奉好你爺爺。”
魏廣德開口說道。
“哦,行,那我就回江西照顧爺爺。”
魏福壽不傻,當初在江西呆過那兩年已經是懂事了,現在回想覺得其實在江西也很不錯的。
自家勞資在京城是閣老,回了江西他的地位可比在京城還要高,說句江西第一少也不為過吧。
早年就聽說,老爹曾經用兩年時間遊遍江西山山水水,在京城父母管著,很是不自在。
等去了江西,他也可以四處遊玩。
“只是父親,這個事兒,母親知道嗎?”
魏福壽又遲疑著問道。
“你母親那裡我會去說,他不會反對。
這次南下回鄉,你也去南京舅舅家裡住一段時間吧,南京你好像也沒好好逛過。”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讓孩子多出去走走,開闊些見識也是好的。
“好了,安康的字兒也好,不過還要練。”
魏廣德又拿起小兒子的卷子笑著說道。
小傢伙得了表揚立時就眉飛色舞起來,等魏廣德把他們打發出去了,就叫來門外的下人吩咐道:‘去把管家叫來。’
“是,老爺。”
下人答應一聲,隨即快步出門。
不多時,張吉就出現在書房外。
“進來吧。”
得了通報,屋裡的魏廣德隨口喊道。
“老爺,你找我。”
張吉進屋就躬身行禮道。
“有個事兒你記一下,大少爺最近可能要回鄉準備參加明年的科舉,到時候你安排人隨行護衛。
注意派兩個機靈點的,把少爺南下的事兒,遇到的人都記錄下來報給我。”
聽到是這個事兒,張吉馬上點頭答應下來。
“對了,他這一路回鄉,你安排下,讓他多在沿途走走看看這大好山河,南京那裡也要逗留些日子,讓他和南邊的子弟接觸下。”
魏廣德又吩咐道。
“對了,現在江西提學是誰?”
魏廣德只知道江西的左右布政使和按察使等人,卻不知道提學官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