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臣講的明白,而對於內廷就簡單很多,陛下以後會懂,不過現在貌似還是要說一說。
雖說是內廷,其實他代表的就是皇帝,是皇權。
皇權重,外廷權利就受限制越多,反之亦然。
現今陛下年幼,不便行使皇權,就是兩宮太后代管”
魏廣德這次比較詳細的把明朝權力架構和執行規則都和小皇帝說了一遍,小皇帝則在一邊結合他知道的進行印證,就是不斷點頭。
別覺得魏廣德給小皇帝說這些是不是對他將來行使“相權”不利,其實到小皇帝親政以後,這些東西都會被他搞明白,除非他是個糊塗皇帝。
可真如此,那也只能說張居正和他們這些皇帝講官的無能,教出一個無能之輩。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提前讓小皇帝對權力有了更清晰的認識,還會加重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別人不說而他魏廣德說了,最起碼問心無愧。
對這樣的大臣,其實起復都在皇帝一念之間。
“這兩個圈說完,剩下就是科道這個圈子。
儘管科道言官的品秩不高,但他們的地位極為突出,擁有廣泛而重大的職權,包括規諫皇帝、彈劾百司、糾察吏治等,形成了一股對朝堂的威懾力量。
嚴格說來,考成法好壞不說,但就六科對內閣負責這一條,其實就有違三方構架平衡”
魏廣德並沒有因為對外廷可能不利就避而不談,而是直接了當說出其中深意。
等魏廣德說完,小皇帝皺眉思索好半天才遲疑著說道:“按魏師傅的說法,那劉臺奏疏裡的東西,似乎是對的?”
“不是對和錯的問題,先前我已經說了,科道對陛下負責,但陛下年幼,無法行使權力,是太后代行。
如果按照劉臺的說法,這也是不行的,也是違反祖制的。
實際上就事論事,在內廷不能獨立行使權力的時候,外廷適當加強有利於朝廷穩定。
在陛下還未親政前,現行的權力架構其實是對的。
而劉臺的奏疏厲害就在於這點,他說的都是對的,可惜卻在危言聳聽,絲毫不顧及實際情況。”
魏廣德分析道,“若張師傅是在陛下親政的時候如此做,自然是大逆不道,可實際情況卻不是。
劉臺之所以如此上奏,其實就是惱恨叔大兄之前申敕他的事兒。
遼東大捷本就不是巡按御史的功勞,自有巡撫和地方總兵官上報,他急吼吼報捷,就是心懷叵測,就是越權。
申敕,本就是正確無比。
即便在戰爭中他做了一些貢獻,但巡按御史的主要職責依舊是監察遼東地方官,當初的申敕讓他記恨在心。”
經過這幾天的瞭解,魏廣德其實還知道了別的一些事兒,只是實在不方便在小皇帝面前細說。
那就是劉臺和之前遭遇處罰,被降職外放的御史傅應禎之間關係不錯,或者說御史傅應禎的想法也是劉臺的想法。
當初傅應禎上奏,只說考成法的危害,請求皇帝廢止此法,並沒有彈劾張居正。
儘管政治理念不同,但還在張居正勉強能夠接受的範圍內。
雖然按他的脾氣,為了徹底貫徹執行考成法,張居正依舊沒有對傅應禎心慈手軟,但真實目的也是為了殺一儆百。
魏廣德出於老鄉的情面,出面和張居正協商斡旋,總算把人撈出來,只是外放,已經留夠了情面。
要知道,嚴懲傅應禎,目的之一就是防止類似事件發生。
可沒想到,最後還是發生了。
張居正內心裡肯定是對當初放過傅應禎感覺到後悔的,何況這次彈劾直指他本人,還是他的學生。
這些話,魏廣德自然不好說。
所以只能把責任都扣到劉臺身上,讓他去承擔怒火。
就在這時,門外有小太監對門裡面喊道:“萬歲爺,剛剛司禮監的訊息,首輔大人第三封致仕奏疏已經送到了。”
“什麼?”
小皇帝大驚失色。
之前張居正上奏陳情,反駁了劉臺的奏疏後,雖然宮裡溫言寬慰,但張居正明顯沒有接受,一直留在府中閉門不出。
即便宮裡連續下旨賞賜,但是幾天後,張居正還是上了第一封致仕奏疏。
奏疏呈上,小皇帝和太后宣召張居正,朱翊鈞表示並不相信劉臺所彈劾的話,還要懲治劉臺給他出氣。
李太后也動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