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實際上在明朝時期,雲南的稱呼既有“滇”也有“黔”,這種稱呼的多樣性反映了雲南地區的歷史背景和地理特徵。
具體來說,雲南的簡稱“滇”來源於其歷史上的滇國。
而“黔”則是因為在朱元璋的認知和設定中,“黔”字就是雲南的代稱。
這種稱呼的變化和使用,既體現了歷史上的行政劃分和地理認知,也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對雲南地區的不同理解和稱呼。
因為朱元璋是這麼認為,所以大明的各種典籍,都把雲南稱為“黔”。
從世鎮雲南的沐家就被封為黔國公,其實就可以看得出來。
在明朝,雲南被簡稱為“滇”,這個簡稱源於其歷史上的滇國,但大多出現在地方文書上,而朝廷那邊是不會這麼用的。
李成梁一家初來乍到,自然也習慣用朝廷文書裡的稱呼,所以他們口中的黔西可不是貴州西部,而是雲南西部地區。
“這幾天你多注意下京城的訊息,讓老二老四去孟定,多少還是有些冒險的。”
在知道緬甸已經攻佔孟養後,李成梁就坐不住了,來不及等京城的訊息,就派兵秘密進駐孟定府。
同時為了保密,還讓李如柏派兵封鎖孟定府邊界,就是放著耿馬土司投敵叛國,把明軍進入孟定府,意圖繞道木邦的訊息洩露出去。
畢竟,這麼多兵馬進駐,要封鎖訊息其實很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就算是李成梁親自帶兵,也沒有把握把訊息瞞下來。
這段時間,隨著三省兵馬陸續抵達,李成梁開始排兵佈陣,安排部隊駐防,命令都是讓李如松去傳達。
可以說,明軍已經完成了前期的軍事準備,就等著緬軍打過來。
不過,京城的回信一直沒有到,這就成了李成梁的心病。
眼下是好此辦法做的準備,若是京城不同意,那就還得重新調整。
但是,孟養已經被攻破,留下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現在的保山城裡,只剩下李成梁和羅汝芳,羅汝芳是永昌分守巡按,現在就在負責明軍的後勤軍需,而原本雲南總兵官沐昌祚已經被派出去巡視雲南各府各衛所。
“爹,老二和老四都精的很,離開的時候我都囑咐過了,不會有事兒的。”
李如松只能這麼說了句。
“這些天我翻看了雲南所有記錄,怪不得緬甸那幫小崽子膽子是越來越大,也難怪朝廷要我過來一舉滅了他們,之前朝廷的政策實在是失誤太多了。”
李成梁嘆氣道。
“嘿嘿,朝廷不失策,朝廷也不會派爹你來這裡建功立業。”
李如松對老爹的話卻是不以為意,反而樂呵呵說道。
“主要還是雲南遠在遐陬,興師動眾勢必影響很大,所需支出超出常規。
英宗時老將王驥徵麓川,前後花費十多年,師老財匱,轉餉半個天下,這個教訓才是令朝廷不會輕易釋出軍事命令的原因。
這次出手,也是魏閣老預先備下雲南及西南各省最近兩年的賦役,就算如此,還要從周邊各省調集錢糧支應才能展開。
之前,我們還漏算了一個事兒,那就是朝廷錢糧支應不是,會不會催促為父速戰。”
不事到臨頭,往往會忽略掉很多東西。
這也是最近李成梁主要在做的誰人,查缺補漏。
雖還未開戰,但錢糧已經如流水般花出去了。
主要還是西南此次調集的兵馬有些多,達到十餘萬人。
“在這裡,天南地遠,地形複雜多險,我們熟悉的遠端奔襲切斷敵軍糧道、退路的戰法,怕是很難實行。”
李成梁淡淡開口,把最近他想到的話都和自己兒子說了下,臨了又猛然想起什麼,開口快速說道:“你還要從雲南本地軍卒中挑選那些野外經驗豐富的,分派到各營去。
這邊林子,和我們在遼東,還有貴州、廣西遇到的不一樣。
這邊林子裡毒蟲更多,要各營都做好防護,不要出現大面積水土不服才好。”
昨天收到過老三李如楨的書信抱怨,說這邊毒蟲厲害,他被咬後差點丟了半條命。
幸好找到當地人配了草藥擦拭才解決,翻看之前的記載,王驥徵麓川時也有類似情況,一些軍營近半士卒因為水土不服不能參戰。
“找羅御史聯絡商隊,緬甸那邊的嚮導現在就要找好。”
說到這裡,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