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
嘿嘿,有了這麼多火炮,我要讓南蠻子好好吃一頓。
他們那個大象,我這次非給他殺絕了不可。”
信中全是好訊息,不僅同意他們誘敵深入的計策,還答應解決南兵火器不足的問題,督促南北兩京調撥火器。
有這樣的支援,李成梁自然就更有信心對敵了。
當然,李成梁心裡其實很清楚,魏廣德支援的越多,他的壓力其實越大,那就是隻許勝不許敗。
,!
不過,李成梁從未想過會敗給莽應龍。
在他眼中,不過就是沒見過大戰的南蠻子,有什麼值得囂張的。
北方大規模的步騎交戰場面,那才叫真正的戰爭。
“那些火器什麼時候能運到?”
聽到這個好訊息,李如松心中也是大喜。
為將的,就沒有一個不喜歡手中掌握大量火器的。
但就是完成排兵佈陣以後,揮手之間發出驚天動地的怒吼,李如松就感覺自己熱血上湧。
在北方,明軍其實已經被火器的威力折服,特別是守城戰的時候,在城頭居高臨下可以獲得比騎弓更遠的射程打擊敵人。
倒是來了西南以後,李家人才發現,貌似西南這邊的將領,大多還不熟悉火器作戰。
當然,或許和南京本來調撥就少有關係。
畢竟火器盛行大明這些年,武器製造出來,首先都是保證沿海各省使用。
西南地區,雖然時有土司作亂,但地方上處置還算迅速,並沒有鬧大,自然也輪不到調撥大量火器過來殺敵。
因為不熟悉,所以就算調撥過來不多的火器,也多被將領們束之高閣。
也就是沐昌祚的親衛隊中在使用鳥銃和佛朗機炮,畢竟火器當年可是沐英對付西南土司象兵的利器,沐家還做不到忘本的程度。
“還沒那麼快,最快至少還有半年才能到軍前。”
雖然信中都是好訊息,可李成梁才不會像李如松那樣,一驚一乍的。
“半年?”
果然,聽到老爹的話,李如松又是一聲驚呼。
“半年能送到就不錯了,這裡是西南,可不是過去我們呆的遼東。”
李成梁沒好氣的說道。
確實,遼東雖在關外,可過了山海關可就距離京城不遠了。
軍械物資調配,其實還是很方便的。
李成梁說是半年,其實真要做起來,六個月物資真從南京送來,就算官差路上沒耽擱時間。
“說起來,南京的火器如果走水路,到廣西再轉走陸路,似乎更方便。”
一開始,李成梁還沒意識到什麼。
可是信中魏廣德安排調運北京火器走水路,就給了李成梁啟發。
陸路交通要是不暢,貌似走水路也是不錯的選擇。
“我得馬上給南京行文,讓他們後續劃撥的糧草火器全部走水路運到廣西,再轉運雲南。”
李成梁想到就做,轉身就進了屋子。
李如松愣了愣,但很快就反應過來,也跟著父親進屋子。
很快,一副西南地圖就出現在父子倆面前,兩人圍著地圖開始轉圈。
還是那話,後世人認為打仗就是打仗,即便後來有打仗就是打後勤的話,但對這句話的理解大多也就是浮於表面,也就是以為後方把武器彈藥和糧食運到前線就算完事兒。
但實際上,從古代打仗開始,老祖宗們就已經意識到交通對於一場戰爭的重要性。
秦國直道知道的人不少,可秦始皇為什麼在統一六國以後還要花費巨大代價建造這項工程。
其實,這就充分體現出秦始皇的眼光。
在戰國時期,秦國當然是不可能建造直道的,但是統一後建造,其實就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可以透過直道快速運輸物資和軍隊,鎮壓一切不服。
在古代為將之人,可不止需要過人的謀略,戰場上的勇武,還得是個地理專家,能夠準確找到大軍行軍的路線,最大程度節約時間和體力。
而現在,李成梁正在做的,就是估算走陸路還是走水路更方便快捷。
這不僅是針對這次戰爭,還涉及到未來對緬甸的長久統治。
明朝時期,西南地區的交通條件並不理想。
儘管存在一些交通路線,但這些路線往往條件艱苦,需要透過山谷和穿越一些較為困難難行的地方。
粵西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