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3章 西南和東南(3 / 3)

小說:隆萬盛世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

會是一桌子雞鴨魚肉,但也絕對不會差。

這些跟隨高階將領的親兵,平日裡可不會缺嘴,都是好吃好喝供著的。

就在李成梁已經坐上酒席的首座,左手是黔國公沐昌祚,右手是永昌府巡按御史作陪。

他也是推脫不過,沒辦法才坐下來的。

本來,在這裡品級最高的,無疑應該是黔國公才對,超品的國公,可不是他這個正一品的左都督可比的。

不過他不知道,其實就在他來之前,沐昌祚和羅汝芳正急的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雖然還有主攻還是主守的爭議,但根本上還是在知道了緬甸動員兵力後都緊張了。

羅汝芳主攻,也是為了出兵孟養,可以有盟軍可以聯手抗敵,戰場也是在大明國境之外,可以為朝廷調集兵馬爭取時間。

現在黑鍋甩給了李成梁,他們自然是感激的。

而在東南,帶著朝廷旨意的兩條蜈蚣船也在飛速向著呂宋駛去。

同時派出兩條蜈蚣船傳遞旨意,也是擔心海船在大海上出現意外。

一條船上帶著旨意,而另一條則是護衛,就算海船出現故障,也可以把東西轉移到另一條船上。

而此時,船工們喊著號子,用力的划槳,加快船速想著東南方向行去。

他們出海已經好幾天了,行程也已經過了大半。

自從呂宋明軍站穩腳跟,派人送回奏疏後,彭加絲蘭海灣的位置也就不再是秘密。

所以,這次明軍戰船的目標就是直指這裡,去玳瑁城送朝廷旨意。

而此時的呂宋島上,經過一個月的勘界,陳璘帶著王望高已經完成了和西班牙人確定邊界的工作,一些地方都做好了記號。

為記號,其實不過就是在地下麥一塊石板,地面上豎一座石碑做標記。

因為是按照緯度進行畫界,倒是讓隨行的一些明軍書吏熟悉了西班牙人帶來的儀器。

這年頭可沒有全站儀這類電子儀器,可以準確的測量經緯度,也沒有之後廣泛使用的六分儀等儀器,還是比較老式的裝置,就是十字測天儀,又稱雅各棒、金杖。

它是由一根上下兩端皆有孔的短杆垂直裝在一根帶有刻度尺的長直杆上,短杆可在長杆上前後移動,上下兩孔可分別看到地平線和天體。

其實俞大猷之前派去壕鏡的人,也接觸到這類東西,不過他們能夠弄出來的只有葡萄牙人淘汰不用的,更加老舊的測量儀器——航海星盤。

星盤是一種古老的觀星儀器,不過航海家去掉星盤上的星相圖,將其改為一種簡單的航海儀器,用於測量陸地的緯度和船在海上的位置。

航海星盤由一根可轉動的指標固定在一個木盤或金屬盤的中心,盤上的圓周標有度數。

使用時將星盤懸掛成鉛直,零度標記與水平面齊平,移動指標指向要測量的天體,即可測出天體高度,從而得出船舶所在的緯度位置。

相對來說,星盤在陸地測量的效果最好,由於船舶甲板的顛簸,所以在海上測量誤差較大。

畢竟,星盤本身是觀星儀器。

另外還打聽到一種叫直角象限儀的東西,不過也被十字測天儀取代,並壕鏡也沒有實物。

這次勘界,西班牙人拿出十字測天儀,因為其效果不錯,俞大猷乾脆話重金買下三套。

其中一套自然是打算安排船隻送回朝廷,交工部研究仿製的。

另兩套,則是打算留在南海水師當中。

有了這種可以標記海上位置的儀器,可比依靠老水手憑經驗定位要準確得多。

現在的玳瑁城,明軍從召來的土著中挑選了一千精壯,又從蘇祿國士兵裡挑選出一千人,組成一支兩千人的僕從軍,協助明軍保護領土。

還留下十條大小戰船和數百軍卒在呂宋,這些都是交給陳璘指揮的。

另外還準備了大福船,要帶這次的收穫返回大明,順道送巴克爾國王,如果朝廷准許他覲見的話。

而剩餘的水師官兵,已經做好再次出航的準備。

算著時間,俞大猷這兩天已經開始焦急起來。

因為他此番出海可不止呂宋,還有舊港和緬甸的任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