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書把?”
聽到李成梁這話,李如松瞬間反應過來,急急問道。
“為何不能等?”
李成梁收起先前的笑容,滿不在乎說道。
“這.....”
對於李成梁的問題,李如松真不知道該怎麼說。
“朝堂之上,都是那些文官老爺們說了算的地方,可沒有你我武將說話的權利。
這仗,打贏了還是打敗了,我們父子該得到封賞還是處罰,其實全在他們一念之間。
若是僅憑往年的文書,我們父子就帶兵出征,打贏了,是他王凝功勞最大。
打輸了,你我父子就是替罪羔羊,就要接受朝廷的懲處。
你真以為就算打贏了,這事兒就完了嗎?
誰知道哪天你在京城觸怒哪位大人物,人家找個御史言官就把你告了。
別的理由都不找,就說這次你帶兵打贏這一仗,沒有得到朝廷的調兵文書就擅自帶領大軍進入雲南,和外藩開戰,你覺得朝廷會怎麼處置咱們?”
李成梁說道此處時,臉上已經帶著冷笑。
文官的節操,他早就看的清楚,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
“如松,你要牢牢記住一點,那就是帶兵出征,必須見到軍令,沒有調兵文書,誰的命令都不用管。
因為出了事兒,下命令的那個人,是絕對不會站出來為你分辨的。
因為你對他已經沒用了。”
李成梁特意叮囑李如松一句道。
這個兒子雖然有智謀,但是打仗也有點猛,喜歡帶頭打衝鋒。
這點,李成梁很不喜歡。
當初他回到遼東,為了在軍隊裡站穩腳跟,才這麼幹過。
而現在他已經站住了,自然不需要自己的孩子還如同他當年一般,拿命去博。
只要運籌得當,就能獲得勝利,為什麼要身處險境呢?
其他四個兒子,不會帶頭衝鋒,可是這膽氣也太小了點,也是讓他不喜的。
武將,沒點拼命的勇氣,也是不合格的。
頭疼。
這次,李如松低頭思索很久,這才抬頭問道:“父親,若是如先前所說,我們父子因為王巡撫的文書就帶兵進了雲南,打贏了仗。
之後,有人彈劾我們父子,朝廷會怎麼處置我們?”
“嗯?”
李如松的問題,讓李成梁有些驚訝,他沒想到李如松考慮的是這個。
愣神片刻,他就明白過來。
自己這個大兒子太傲氣了,這些年跟著他在遼東打仗就沒輸過,或許在他的字典裡,根本就沒有打輸這兩個字兒。
所以,他考慮問題,都是從打贏以後會怎麼樣來考慮的。
對於這點,李成梁到覺得無所謂。
背靠著強大的大明,就算想打敗仗其實都挺難的,特別是現在的朝廷,對軍隊投入也非常捨得花錢。
之前北部的邊軍,就大量接收京營製造的最先進火器,鳥銃到佛朗機炮,幾乎可以把邊鎮大部分軍堡填滿。
這些,可都是兵部真金白銀砸下去的,因為這些火器在實戰中也證明了效果,非常有用。
這麼多火器砸下去,就算打不敗敵人,至少守住城池是沒有問題的。
至於進攻,按照此時兵部下發的操典,那就是車營。
當然,這一套是針對草原人的戰術。
車營在遼東南面還有效,畢竟高山險峻少,往北走,可就不是很行得通了。
在這西南地區也一樣,車營並不適合這裡的戰場環境。
不過西南地區的兵,和遼東比起來,可就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這段時間,父子幾人都在拼命練兵,讓他們熟悉火器的用法。
是的,李家父子不止會用騎兵,也會用火器。
這次到了西南,發現這裡衛所火器極少,第一步就是向南京要了不少火器支援。
而這段時間裡,永寧州城外都是槍炮聲隆隆的,西南的兵馬都在熟悉火器的使用。
得益於魏廣德入閣合縱,又有朱衡把持工部,譚綸掌管兵部,兵部捨得砸銀子製造火器,工部嚴把火器質量驗收,現在明軍使用的火器雖然不敢說百分百合格,但質量也算馬馬虎虎過得去。
至少,士卒不會因為使用火器擔心炸膛,危及自己的性命。
現在西南的明軍,雖然因為操練的時間尚短,還不敢說什麼精兵悍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