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壓縮市舶司進行貿易,已經是魏廣德不得不考慮的一個大事兒。
按照魏廣德之前差人調查的結果,雖然月港貿易額高達五百萬兩銀子,但是從三大市舶司每年出口的商品就價值一百多萬兩。
因為絕大部分商人,是拿不到勘合手續的,自然不能冒充貢使去市舶司進行交易。
但即使如此,那一百多萬兩銀子的貨物,如果徵稅的話,至少也有近肆拾萬兩稅銀流失。
魏廣德提出限制市舶,張居正和呂調陽都聽明白了,也想明白其中的利益。
他們並沒有明顯的傾向,因為他們本身並沒有介入商業裡,但還是能明白魏廣德話裡的意思,增加朝廷的財政收入。
知道歸知道,他們卻不能認同這件事兒。
呂調陽開口說道:“魏閣老,此時怕還要好好商榷才好。
市舶司接待的都是周邊藩國派來進貢的使者,他們不遠千里而來,總要掙些路費。
周邊藩國什麼情況,想來你也能明白,都是貧弱之國,若是朝廷還向他們徵收高額賦稅,這.”
呂調陽不好說朝廷收他們的稅,怕是周邊藩國就不再來朝貢天子的話。
畢竟,殿上還坐著兩宮太后和小皇帝,多少有點說不出口。
“呂閣老多慮了。”
魏廣德輕笑著回道:“從蘇祿國國王主動請求覲見一事,難道呂閣老還沒有領悟到藩國朝貢的本質。
其實,朝貢之後進行的市舶貿易,根本就不是這些藩國所需要的,這些利益不過是被藩國國內一些權貴看重。
對於各國藩王來說,強大的大明,能夠保證他們安全的大明,才是他們最需要的。
蘇祿國主動朝貢,絕對不是因為朝貢貿易進出的那點貨物,而是想要依附我大明,好抵抗周遭對他們不懷好意的鄰居。”
魏廣德說道這裡,看看張居正、譚綸都是微微點頭,這才繼續說道:“我大明水師此前已經百餘年沒有下過南洋,加之之前雲南官員處置失當,導致我大明宗主國在南洋藩國中影響力減弱。
暹羅數度被緬甸攻伐,甚至亡國,都不曾向我大明求救,其實皆是我大明影響力下降的緣故。
此番南海水師南下,對南洋諸國的影響勢必不小。
如今水師已經佔據呂宋一地,下一步就是收復舊港宣慰司,到時候水師南下將成慣例,大明對南洋,甚至西洋諸國的影響力勢必回升。
就算禁止他們市舶,他們為了依附大明,以期獲得庇佑,也會爭先恐後前來朝貢。
想想萬國來朝的時候,怕也只有永樂朝如此了吧。”
魏廣德故意感慨一句,目的自然是提醒殿內諸人,大明實際上已經有百多年沒有出現過萬國來朝的盛況了。
這些年,還保持著年年朝貢的藩國,其實也只剩下朝鮮一國而已。
琉球雖然對大明也算中心,但是因為交通不便,也只能數年來一次大明。
然後所謂的萬國來朝,其實不過是一群披著使者名義的市舶商人,他們手裡的勘合,都不知道是透過什麼手段獲得的。
“恢復舊港,是閣議已經確定的事。
既如此,等西南事了,就讓俞大猷率領南海水師在周邊藩國巡訪一番,若有藩國國王願意來我大明,不妨一併帶回。”
張居正其實也很嚮往永樂盛世,據典籍記載,人數最多時光是各國藩王就近百人,那段歷史何其輝煌。
而促成此事的,正是三寶太監鄭和的船隊。
雖然造船需要大筆銀子的投入,可是若這筆銀子可以透過月港收稅賺回來,貌似也不是壞事兒。
最起碼一進一出之間,朝廷並沒有大的損失。
當初英宗時期,朝野反對下西洋,根本原因就是認為耗費過大。
實際上,英宗皇帝打算重下西洋,未嘗沒有發現大明對外影響力減弱的情況。
在他登基以後,來大明朝貢的藩國使者已經大幅減少。
只不過出於朝廷臉面,史官並沒有將這些寫進典籍之中。
“宗主國,多少還是應該有個宗主國的樣子,為藩國提供往來便利,其實並無不妥。
就如這次,呂宋剿倭時,蘇祿國國王馬上就調集兵馬協助我大明作戰。”
魏廣德又提醒道。
這點,之前還真被殿裡幾人忽視了。
人家憑什麼出兵幫忙打仗,可不就是希望大明能夠為他們提供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