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夷人對南洋諸國是否有野心?”
俞大猷聽了鄧子龍的介紹,面無表情問起他對夷人的看法。
“其他不說,但就夷人禁止把紅薯販運到大明,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鄧子龍小聲答道:‘就目前末將所知,這紅薯適應性很強,可以在許多地方種植,產量也還不錯。
夷人似乎不限制紅薯在南洋諸國的傳播,卻禁止其傳入大明,實在讓末將懷疑其中有別的陰謀。’
“蘇祿國也有紅薯嗎?”
俞大猷微微皺眉問道。
“蘇祿國王曾經買到過紅薯,只不過價格比較高,只是他們並不會紅薯種植,所以也沒有種過。”
鄧子龍當即答道。
“這紅薯方便儲存嗎?我是說儲存幾個月的時間?”
俞大猷又問道。
“這個不知道,應該不能吧。”
紅薯對於此時的大明來說還是新奇的東西,自然所知有限。
其實就算魏廣德到此,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因為他也不懂這方面的技術。
之所以所有穿越明清的人都知道紅薯這個東西,知道紅薯救國,其實全靠百年後的康乾盛世,也叫紅薯盛世。
因為紅薯種植的大量推廣,讓當時的中國糧食產量大幅提高,養活了億萬百姓,讓中國人口暴增。
雖然紅薯盛世有些諷刺,但也是不爭的事實。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實際上,若是大明能提前獲得紅薯,並大面積推廣種植,或許明末北方波及甚廣的農民起義也不會爆發。
畢竟,中國老百姓淳樸,但凡有活命的機會,誰也不會走上造反這條不歸路。
“若是奇貨可居,那也得紅薯能夠安全運送到大明才行。
而且按你說,只要有生紅薯,直接就能種植下去,他們也沒辦法禁止大明傳播紅薯才是。”
俞大猷也想不通夷人禁令的緣故,有些不知道該怎麼說這個事兒。
“對了大人,這幾天,玳瑁城裡有林鳳手下林逢春、顏佑謙等頭目私下裡聯絡我軍,想要開城投降。”
鄧子龍知道紅薯這個話題不好再接下去,於是就把他們現在的局勢和俞大猷說了起來。
“他們開出什麼條件?”
俞大猷毫不奇怪海盜集團裡有人想要投降,一座被團團包圍的死城,繼續跟著林鳳不過是死路一條。
“活命,他們想得到朝廷的赦免。”
鄧子龍剛說出口,就感覺面前的俞大猷面色一肅。
“你答應了?”
“沒有朝廷的旨意,末將哪裡敢答應這樣的事兒。”
鄧子龍當即表態道。
“你還沒犯糊塗,當初胡宗憲就是因為這個,被御史彈劾的狼狽不堪。
若不是朝廷念著他剿倭功勞,怕是直接下獄論死了。”
俞大猷開口說道,“那現在他們怎麼說?”
鄧子龍揮手召來身後親兵,讓他從旁邊書案下面拿出一個盒子送過來。
“大人,這是這些天城裡送出來的書信。”
鄧子龍把盒子雙手遞給俞大猷,小聲繼續說道:“他們或許也知道他們的生死,權利並不在我手上,所以只要求末將如實稟報朝廷,為他們求情即可。”
俞大猷默不作聲,只是結果木盒開啟,取出裡面的書信仔細翻看起來。
半晌,看完全部書信的俞大猷才又把書信放進盒子裡,低頭稍微思索後就道:“看來,他們還算明事理之人,並沒有提出非分之想。”
“大人,事才知道你們到來前,我們還在討論他們是否真的誠心投降。”
鄧子龍小聲說道。
“應該是真的,若是詐降,就一定會提出想要和你面談。
這些人,習慣了擒賊擒王的把戲。”
俞大猷分析道。
其實不管是倭寇還是海盜,他們的實力整體並不算強,但是卻對大明造成巨大威脅,除了行蹤隱秘外,“斬首”也是他們慣用的伎倆。
突襲,目標直指地方主官,一旦成功就會讓當地官府群龍無首。
此法不僅用在戰陣上,強殺明軍主將,也用在府縣攻防戰之中。
“和他們聯絡,確定獻城時間,我會抽調一千戰兵參與破城。”
俞大猷最後說道。
:()隆萬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