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1章 從祀之爭(1 / 3)

小說:隆萬盛世 作者:平行空間來客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人,祖籍宋國慄邑,是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孔子三歲喪父,家道中落,早年做過管糧倉、管放牧的小官。

他“少好禮”,自幼熟悉傳統禮制,青年時便以廣博的禮樂知識聞名於魯,從事儒者之業,以辦理喪祭之禮為生。

中年聚徒講學,從事教育活動。

年五十,曾一度擔任魯國的司寇,攝行相職,積極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不久因與當政者政見不合而棄官去魯,偕弟子周遊列國,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和思想學說,終未見用。

晚年回到魯國,致力教育事業,整理《詩》《書》,刪修《春秋》,以傳述六藝為終身志業。

孔子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修訂六經。

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對後世影響深遠長久。

在中國歷史上,孔子被尊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和聖人,被後人尊稱為“至聖先師”。

孔子的思想主要包括仁、禮、義、智、信等方面。

他認為,人們應該以仁愛為中心,尊重禮儀,遵守道德,注重教育和修養,以達到個人的完善和社會的和諧。

他強調“君子”應該具備的品德和行為規範,如忠誠、正直、謙虛、勤奮等,也提倡“以德治國”的思想。

他的教育理論包括“學以致用”、“三綱五常”等,強調教育應該以培養人的德、智、體、美為目標。

然而,對於孔子的評價,歷史上也存在一些爭議和分歧。

一些人批評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論過於注重禮儀和等級制度,對女性和下層階級不夠尊重和平等。

有些人認為孔子的思想過於保守,對改革和進步缺乏積極性。

還有一些人認為孔子的政治主張過於理想化,無法解決實際的社會問題。

而對於孔子周遊列國的行為,許多人也更加相信他是為了謀求官位,雖然尊崇孔子的人,更加相信他是在為自己的理想而行動,透過周遊列國,向各國的統治者兜售自己的思想。

而他兜售的思想,在另一些人看來,就是儒家的禮儀和等級制度。

總之就是一句話,孔子是在為做官而周遊列國,傳道只是順帶,由此得出孔子其實是個官迷。

畢竟,他在魯國剛剛被剝奪了官職,於是就跑出魯國去別國求官。

這是什麼行為?

雖然春秋時期,從歷史上來說,還是屬於周朝,雖然下面分成很多諸侯國,但大一統的周王朝還在,他的行為算不算叛國,也不好說。

魏廣德也是這麼認為,孔子的行為,到底是為了做官還是為了做官後推行他的施政方針,建立他理想中的國度,這個真沒法判斷。

但是從孔子後人的行為來看,也還真不好說什麼。

此時的大明,《三國演義》的話本銷售火爆,大家對這書裡的內容可謂如數家珍,而其中對呂布的評價,“三姓家奴”也是深入人心。

好吧,因為儒家思想的影響,百姓對呂布這樣反覆無常的小人行徑很是不恥,朝廷也鼓勵百姓忠君愛國。

不過魏廣德受到後世影響,對至聖先師的後人頗有微詞。

只是畢竟都是後世的事兒,此時當然是不能說的。

所以,他對張居正提到小皇帝朱翊鈞想召衍聖公到京城支援孔廟祭祀這個事兒,並不是十分支援。

絞盡腦汁之下,總算是想起之前山東奏報的訊息,此時提出正好可以阻止此事。

張居正聽到魏廣德說起,當代衍聖公孔尚賢正在為祖母去世守孝,就知道此時傳召他進京甚為不妥。

孝道,也是儒家很重要的一部分,衍聖公當然要做表率。

“原先我並不知道有此事,若真是守孝期間,還真不能下旨傳召他到京。”

張居正緩緩開口道。

“是啊,至聖先師祭祀,若是可以有衍聖公後人主持自然是最好的,可惜衍聖公在家丁憂,最近兩年怕是難以成行。”

魏廣德面無表情開口說道,“陛下那裡,怕還要請叔大兄解釋一二才好,免得惹陛下不快。”

“嗯,此事吾知道該如何做。”

張居正點頭說道。

話雖如此,但張居正看著魏廣德的表情,心裡還是犯著嘀咕,他感覺到魏廣德在聽到他說起這事兒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