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戰後,李成梁要換地方,不能繼續在遼東呆下去了。” 魏廣德這時候不再繼續說家丁的事兒,而是開口告訴譚綸。 “上千家丁,一月軍餉最少上千兩銀子,錢從哪兒來? 若是不及時把人調離遼東,那裡將來到底姓什麼都說不清楚了。” 看到發呆的譚綸,魏廣德解釋道。 雖然魏廣德不知道李成梁給自己的家丁每月發多少銀子,可讓人賣命,這錢鐵定是不能少的。 將官錢能從哪裡出? 兩個渠道,一是貪汙,而是受賄。 貪汙,貪的就是軍鎮的銀子,把本該發給衛所士卒的銀子截留下來,發給自己的私兵,甚至直接就是貪了軍屯田地,把朝廷的衛所兵變成自己的佃戶使用。 至於受賄,那就比較複雜了,其中可能是收錢幫人辦事兒,比如江西鎮那邊的邊將,就收了晉商的銀子,在邊關大開方便之門,預設晉商走私關外。 也可能會對本地富戶進行勒索,霸佔其產業等等。 要知道,遼東是大明一塊很特殊的地方,名義上歸屬山東布政使司,可實際上卻是軍鎮。 當地沒有官府,只有軍事機構存在,是軍政一手抓的地方。 遼東雖然設定遼東巡撫,下設三個道級行政單位,分別是寧前道、廣寧道、遼海分巡道。 可再往下就沒有了,都是衛所軍屯進行管理,可以說除了遼東幾座大城有遼東都司任命的文官進行管理外,其他都是武將在控制。 至於名義上主管的山東,實際上在明初就已經沒法管理遼東事務,都是由遼東巡撫直接送報朝廷。 “善貸,你不會還想把遼東改制成布政使司吧?” 雖然先前都是說的軍事,但譚綸聽到魏廣德對現在遼東情況的不滿,仗打完了就想調走李成梁看,魏廣德似乎對遼東還有其他想法。 “除了遼東李成梁,朝中還有將領私兵上千人嗎?” 魏廣德只是反問道,“如果有,一併移鎮。” 對於遼東,自上次寬甸建堡一事後,魏廣德下來也多有算計。 明朝滅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遼東女真部崛起,耗費明廷千萬兩計的白銀。 不說因為戰事激增的軍餉,就是後來修建所謂寧錦防線就耗資頗大,這部分消耗如果留在朝中,那怕只有很少一部分落到賑災之上,也可以讓山陝災變不會那麼浩大。 沒有尾大不掉的流賊,明廷也就不會在兩線夾攻之下最終轟然倒塌。 這次就是個機會。 讓李成梁擊敗女真部族後,魏廣德可不會讓他玩什麼養寇自重的把戲,魏廣德是打算畢其功於一役,還遼東百年和平的。 至於怎麼打,自然需要戚繼光出手。 既然打了,必然要除惡務盡,直接將女真部主力消滅,殘部驅逐到更遙遠的北方。 這樣的事兒,遼東兵怕是不會幹,所以必須要戚繼光的薊鎮軍參與。 遼東有了百年安穩,自然就可以考慮把遼東從軍管狀態改過來,建立布政使司,成為大明第十四個行省。 至於威脅遼東安穩的另一股勢力,也就是土蠻部,其實也簡單,那就是打。 蒙古人現在的實力明顯在下降,從俺答汗選擇接受大明冊封,成為順義王就可以看出來。 俺答汗在蒙古實力最大,他都沒法繼續和大明為敵,那其他部族呢? 如果軍力真強大的可以對抗大明,那也不可能臣服在俺答汗之下。 只是這麼一推測,魏廣德就已經不再把蒙古人看做大明的威脅。 等譚綸離開後,魏廣德就把事兒放在一邊。 他不會上杆子找張居正談這事,反正不急。 下午,距離散衙還有約摸一個時辰,首輔值房那邊果然有人來請。 大明的內閣處理公務一貫如此,若是有緊急事務,自然是隨時可以召集閣臣商議處置,若只是平常覺得棘手之事,一般就是在這個時候拿出來討論。 不管有無這樣的事務,反正張居正那邊都會把閣臣請去坐一陣子,那怕只是在那裡喝茶聊天。 到了張居正那邊,一陣寒暄過後,呂調陽也進了值房。 “二位,今日可有需要商議之事務,儘可講來,大家討論討論。” 等書吏給呂調陽送上茶水後,張居正才開口說道。 呂調陽笑道:“為難之事前些日子都已經處理了,近幾日我手裡接到的都是尋常公務,倒沒什麼值得拿出來和二公一說的。” “呵呵,朝廷無事,才是大好事兒。” 張居正只是接話笑道,笑過就看向魏廣德,看他那邊什麼情況。 魏廣德從袖中摸出兵部那份戰報遞到張居正身前說道:“今日也無甚大事,只是兵部送來一份戰報,前些日子朵顏部酋長之弟董長禿興兵饒邊,被戚繼光打回去了,活捉了董長禿。” 魏廣德剛說完,呂調陽就撫掌大笑道:“這可是勝仗,還活捉敵酋,應該儘快讓薊鎮把功勞簿遞上來,讓兵部定下封賞才是。”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