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閱各代曆法、機關算學,推演天地之變、日月之行、建築構造之理。為求一解,往往讀書無算。
第五年,冰雪初解,寒梅未凋的時候,梁蕭解出第一題“天地生成解”,由“天地已合之位”,反推“天地未合之數”,直算到“天地生成之數”,這三大數早已有圖形傳世,但如何返璞歸真,逆回“天地生成之數”,卻鮮有人知,但總而言之就是九宮八卦之間的正反變化。
解出第一題後,梁蕭一發不可收拾,相繼解出“太玄兩難”,這兩道難題出自揚雄的《太玄經》。《太玄經》是漢代張衡製造“候風地動儀”的數術根基,繁複精深,多有疑難。次月,梁蕭又解開第四算“雙手十指題”(按:即後世數術二進位制與十進位制之轉化,德意志大算學家萊布尼茲三百年後方才提出);第五算“二十八宿周天解”。隨後是“治河圖”,是一道以數理形的算題,用演段法計算黃河治水的土石方,計算龐大無比,梁蕭整整花了四十多天,方才算出。第七題解得較快,是用垛積術(按:宋元算學中解決高等數學數論問題的精妙方法)解“鬼谷子問”。
八、九兩題全是天文計算,十分繁難,進入了當世最頂尖的天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