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先生除了那連成一副對子的十五部小說,其他的都是假的,多少有點感嘆,我說呢怎麼越看越不是味?現在還恨金庸先生寫的太少了。
對於對武俠小說是瞭解則要歸公於我的另一位同學,他家裡的小說可算是多得不得了,其他大多都是武俠小說。從他我才知道寫武俠小說的除了金庸還有另兩為和金庸齊名的人,想來大家也都知道的,一個是古龍,另一個則是梁羽生了。他跟我說了好多,什麼第一輩的武俠小說名家,還有第二代的,到了金庸的時候依然是第三代了,其中的種種差別他都對我說了好多好多。反正我也記不得那麼多了,只是很是佩服他,到今天都是,難為他知道這麼多。現在想來他對於我來說起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啟示:看小說不但要看它是本身,應該更多的去了解他的背後和它本身的文化。這對我後來看書養成了一個不錯的習慣。
因為從他那瞭解了這麼多,我開始不拘於金庸一個人的,古龍的,梁羽生的也看,對於這幾個人的,我不是太喜歡梁的風格,對於古龍早期的動輒為父報仇是結構也不是很喜歡,真正吸引我的是他中期和晚期帶點憂鬱的風格,和我的性格很相近,至今都還是很喜歡的。而第一代和第二代的武俠小說因為不好找只得罷了,但其他象臥龍生,陳青雲等等,我就不一一列出,反正是看了好多好多,把學校門口三家租書店的書是一掃而光。現在想起來都還後怕,那是一種什麼樣的瘋狂啊?
初中升高中那會,呆在家的時間有點長,沒事幹就滿鎮子的跑,所能看到的都被我看光了,這和我後來只愛呆在家中的性格有點出入,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以前的我會滿街子跑,現在想來都覺得不可思意。但這一切只是侷限在武俠小說的範疇,真正讓我大開眼界的則是到了高一是時候,那時候高考的目標還不是很明確,也沒想到那麼遠,只是很輕鬆的狀態吧。
這時候我們的老師給了我一個很好是選擇,讓我多讀一些世界名著。的確為了響應老師的號召我也不記得我到底看了多少名著。正是好讀書不求甚解,書是讀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