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妃姜敏一喜,忙忙整束衣裙,出去接駕,剛走到寢殿門口,永熹帝已邁步進門,淑妃趨前幾步,蹲身行禮,“臣妾接駕來遲,請皇上恕罪。”
永熹帝繃著臉,沒有一絲笑容,淑妃瞟見,心底一陣著慌,不知為何惹怒皇上,是自己孃家人惹事,亦步亦趨跟在皇上身後進了寢殿。
待皇上坐定,淑妃姜敏忙吩咐侍女奉茶,永熹帝卻擺手制止,沉聲道:“都退下。”
太監侍女們紛紛退下,淑妃越發緊張,手心裡冒出冷汗,等殿裡所有人都出去,淑妃惴惴不安,低柔聲道:“皇上今心情不好?是哪裡又出事了嗎?”
永熹帝從衣袖裡掏出一本摺子,啪地一聲,摔在淑妃跟前,“你看看,梁王乾的好事。”
淑妃不知梁王何故惹得皇上震怒,哆哆嗦嗦地蹲下拾起摺子,一目十行看完,頓時大驚失色,又不相信,重又看了一遍,極短時間腹忖,上前幾步,撩裙跪倒,拔下頭上釵環,叩頭請罪,“皇上,琛兒自幼養在臣妾宮中,臣妾憐他幼小失怙,難免驕縱些,是臣妾有負皇恩,沒教導好琛兒,但求皇上看在他已死去的母妃面上,別苛責琛兒,琛兒這孩子本性善良,上孝君父,下敬兄愛弟,皇子們都有幾房姬妾,平常百姓家道豐贏尚且娶妻納妾,就是這次荒唐了些,不該對晚輩外甥女動情,皇上念他年輕魯莽,不怪罪琛兒,皇上若要治罪,治臣妾之罪,皇上治臣妾的罪,萬望皇上手下留情,不至使惠妃妹妹有靈,地下難安,是臣妾對不住惠妃妹妹,有負惠妃妹妹囑託。”
淑妃這番話正戳到皇上隱痛,太子皇子們已成年,兄弟間不睦,野心昭然,梁王雖然在女人身上用心,不加檢點,不是大是大非的問題,相比他幾個兄弟結黨營私,私交外臣,梁王這確實算不得什麼大毛病。
永熹帝慢慢火氣消了大半,揮揮手,“你起來吧!我知道你心善,不肯對琛兒嚴加管教,可這次的事,朕不能不管,他荒唐過頭了,朕若不管,朝中言官知道,奏本彈劾他,事情鬧大,難以收場,事關皇家體統,甥舅亂。倫,虧他也做得出來,這個孽畜,什麼女人不好找,偏偏……他丟的是我皇家的臉。”
淑妃不敢就起,緊張地問;“皇上預怎麼處置琛兒?”淑妃心裡直打鼓,梁王是她養大,彼此拋開母子情分不說,她外甥女清寧嫁給趙琛為姬妾,有這層關係親戚,一損俱損一榮俱榮,梁王獲罪,皇后若趁機進言,落井下石,皇上萬一聽信皇后讒言,自己在宮裡處境極為不利,梁王不能助她穩固在宮中的地位,反受其連累。
想到這裡,她抽出繡帕,掩面垂淚,嗚嗚咽咽地哭泣道;“惠妃妹妹,都是姐姐不好,沒照顧好琛兒,琛兒這孩子就是多情種,善良心軟,像妹妹一樣,妹妹這樣好的人,怎麼就早死了,撇下琛兒,從小可憐,別的皇子都有生母照料,獨這孩子孤苦,妹妹你在泉下有知,要怪就怪姐姐,姐姐對不起你啊!”
淑妃邊哭邊唸叨,句句不離惠妃,永熹帝腦海中浮現出惠妃死前的場景,拉著他的袍袖,一口氣咽不下去,直到九歲的趙琛趕到,她才閉上眼。
永熙帝一陣感懷,景物依舊,物是人非,淑妃哭得梨花帶雨,我見猶憐,永熹帝和軟了語氣,“淑妃,你起來吧!這事讓朕好好想想,朕派人去惠妃孃家查問,若真有其事,朕不能允許他胡來,若想要女人,隨便他挑,這傷風敗俗之事,朕萬萬不能答應。”
淑妃聽皇上暫時沒有下決心要治罪梁王的意思,稍稍鬆口氣,叩頭,“謝皇上恩典。”
淑妃在宮裡十幾年,深喑皇帝習性,遂拿出十二分的精神殷勤侍候皇上,總算哄著皇上答應,先派人去調查此事,從輕發落。
送走皇上,淑妃立刻派人去孃家姜府,傳喚自己母親進宮,姜老夫人接到信不敢片刻耽擱,趕往後宮,見到女兒,按國法行君臣大禮,淑妃關起門,姜老夫人看女兒臉上沒笑模樣,情知有事,不免惶恐,“娘娘叫妾身來,是娘娘在宮裡出了什麼事嗎?”
淑妃看左右幾個親信宮女太監,遂道;“梁王出事了?”
姜老夫人嚇了一跳,急問:“出什麼事了?”
淑妃就把皇上震怒,事情原委說了一遍。
梁王趙琛的妾清寧夫人是姜夫人次女的女兒,也就是姜夫人的外孫女,當年,姜敏在宮中就是一個小小才人,不像現在風生水起,姜夫人就把次女嫁給戶部從五品姓蘇一個員外郎,姜敏一步步升到妃位,姊妹間很親近,不時奏請皇后娘娘,召妹妹進宮來,姊妹敘話,淑妃之所以沒有直接召妹妹進宮,梁王的事情一出,反要避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