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三章 質庫壹(1 / 1)

小說:無雙群俠傳 作者:朔望月78

淮河之人,幾人秉燭夜話。 馮八千之言,太過振聾發聵。船艙內靜了好半天,酆宗衡方道:“那先生看眼下宋金之戰,鹿死誰手?” 馮八千道:“國運天定,夏四百七十一年,商五百五十五年,周七百九十一年,漢四百六十九年,兩晉一百五十五年,唐二百九十年。周之後,再無王朝能沿五百年。以唐開創之盛,也未過三百年。其中更不乏秦、隋這般的短命之國。諸位可知為何?” 眾人都是搖頭。 馮八千接道:“宇宙氣運,皆有定數。聖賢國君,皆有氣運加身。但這氣運有多有少,視德行操守,也有增有減。伏羲氏德性高著,能在位一百一十八年。秦王威武,一統六合,但功績太過彰顯,一人耗盡了秦之氣運。一統後,二世而亡。漢獻帝劉協幼年為帝,也無過錯,一直被權臣所挾,終致無國,何也,是漢之氣運已盡哉。” 虞子墨道:“不知宋金國運如何,先生可否透露天機? 馮八千道:“大金如今享國九十一年,宋至今已二百四十六年。諸位以為,太祖比之太宗如何?” 尹巢關笑道:“那如何好比,太宗乃是真正的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論武,太宗躬親行陣之間,親履兵鋒,天策上將軍,戰必勝,攻必取,四夷臣服,尊號‘天可汗’。太祖呢,始終被遼所擾,連燕雲十六州也拿不回來。論為政,太宗治下,康濟生靈,四海寧晏,開創大唐貞觀盛世。太祖在位,除卻掃平割據,治黃河水患,免了幾年徭役,可還有什麼惠民之舉?再說為人,太宗禮賢下士,用人不疑,從諫如流。他親征高麗,有人告房玄齡謀反,房玄齡驚恐,差人送告狀者至高麗。太宗毫不猶豫,斬殺告狀者。還埋怨房玄齡太過謹慎,說以後這樣的事情,你自己處理就好,不要耽誤我打仗。咱們太祖如何對待功臣良將,自不必再說。還有太宗‘錄囚’一事,縱囚三百九十人歸家省親,秋斬之時,無一人逃匿。” 馮八千微笑道:“歐陽修卻說此事太宗做的不對,法治‘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幹譽’。” 尹巢關辯道:“我看不然,殺三百九死囚又如何,這天下惡人多了。此事傳遍天下,帝王懷仁,惡徒亦能夠有義,豈不更加教化世人,引人向善。” 盛千帆慢慢點頭,道:“太宗文治武功,胸懷韜略,善待功臣,都在太祖之上。” 虞子墨眼睛一亮,道:“大唐不過二百九十年,如此說來,先生是以為大金更當國祚綿長。” 沈放笑道:“短命不到百年的王朝可也不少。” 馮八千道:“諸位知道,大宋國號從何而來。” 虞子墨道:“太祖即位詔書中說,漢唐開基,因始封而建國,故宜國號‘大宋’。歷朝歷代,多以開國之主發跡之所以為龍興之地。” 馮八千道:“先生博學。正是如此,太祖曾被授歸德軍節度使,治所於宋州(今河南商丘),乃定國號為‘宋’。大夥想也知道,高宗皇帝又是在哪裡登基。” 虞子墨道:“也是在應天府!” 馮八千道:“不錯,靖康年間,大宋岌岌可危。高宗皇帝正是在應天登基,大宋二度龍興。應天府乃是龍脈寶地。龍脈乃是天地之氣所聚,土為龍肉、石為龍骨、草木為龍鬚毛、金為龍精、水為龍血、火為龍息。” 忽然莫測高深的一笑,道:“太祖登基,宋州改應天府。靖康後,金人佔據,又將名字改回叫歸德府。呵呵,他們也有能人啊。近十年,歸德府火災頻發,周邊小山,更是屢遭山火,山林毀的七七八八。十年三旱。掘井十丈之上,已不能成井。”忽然又住口不說,只笑了幾聲。 虞子墨道:“這應天府的龍脈究竟在?” 馮八千笑道:“天機,天機,不可說,不可說。今日不該,已說的太多。” 盛千帆道:“怎麼,虞掌門對堪輿之術,也感興趣麼。” 虞子墨道:“此行博大精深,讀過郭璞之《葬經》,不過全然不知所解。” 燈火搖曳,馮八千給燈加了點油,拔亮燈芯,道:“相逢有緣,不說這些,不說這些。” 沈放道:“咱們既是偷渡,還盞著個燈,合適嗎。” 盛千帆笑道:“放心,不會叫小弟草船借箭。” 酆宗衡道:“先生真乃高人,來,我敬先生一杯。” 尹巢關道:“可惜席間有頭牛,把菜都糟蹋光了。”他跟師傅也是趕了一日的路,眼睜睜見為自己準備的飯菜,只吃的兩口,越想越是生氣。 馮八千呵呵一笑,道:“船上倒還有些下酒的好東西,就怕幾位吃不習慣。” 虞子墨笑道:“自是好東西,怎會吃不習慣。主人家捨得就好。” 馮八千自艙底掏出一個罈子,足有一尺來高,拿紅泥封口。拍去泥封,登時一股腥臭之氣,撲面而來。 馮八千跟盛千帆都是含笑,清出一個空盤,將壇中物倒了些許出來,烏漆漆一團,又黏又糊又滑。這東西一出壇,更是臭不可聞。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