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三章 戾氣陸(1 / 1)

小說:無雙群俠傳 作者:朔望月78

封於修道:“我已叫下面人在二十四橋備好一隻大船,等咱們過去就起船。” 封萬里道:“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聞名已久。但聽聞,二十四橋本是隋置,都以城門坊市為名。後韓令坤新築揚州城,二十四橋已是難考。不知是二十四橋哪一座?” 封於修笑道:“大師差了,這二十四橋並非說的二十四座,而是橋名就叫二十四橋。此去向南一里多便是。” 倪虹裳格格笑道:“你們兩個,都可說的不對。” 封於修道:“怎地不對?” 倪虹裳道:“封幫主想也走過幾回,難道沒注意,那橋上是有‘二十四橋’之名,但橋下青磚之上,多刻的分明是‘吳家橋’?” 封於修道:“這倒真不曾留意,又是何故?” 倪虹裳道:“唐時此地有富人吳翁,行善事為百姓修橋,橋自然名為‘吳家橋’。橋成之日,擺宴慶賀,就在橋頭設局,請了城中二十四位名妓,吹拉彈唱。恰巧杜牧路過,便邀請入宴。席間有歌女折素花獻上,請杜牧賦詩。才有‘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此句。後世因這詩名氣大,便改了橋名。” 封萬里笑道:“原來如此,原來是吳家人出錢,杜姓人摘了果子。” 一行人便即起身,不多時就到了那二十四橋。蕭平安見不過是尋尋常常一座石橋,也無特別之處。 橋下河道寬闊,近岸十餘條大小船一字排開,皆繫纜繩於岸上。而河道之中,也時見大小船往來穿梭。 封維豪前面引路,眾人上了艘遊船。七八丈長,遠看不如何大,上去才覺當真不小,容個二三十人也不在話下。 雪花幫財大氣粗,而且私鹽買賣遍佈大宋境內,市井之中,說一不二。雖前後不過十餘里,此間碼頭上的船把頭也親自操船,送眾人去往揚州城。 解索離岸,不多時,船已離了碼頭,便不掛帆,也是不慢。沿河道而行,果然處處有橋。清波漾綠,映著兩岸殘雪老樹。片刻行出二里有餘,前面忽然豁然開朗,寬大一處湖面,夾著兩岸長堤。 眼前便是未來的瘦西湖,雖是人工挖掘的護城河連綴而成,但歷經隋唐五代,近六百年,不斷加註引渠,連同運河,擴地修繕,已成規模。 與臨安西湖不同,因是護城河匯聚,保障湖乃是帶狀,雖也叫湖,卻不廣闊,與尋常大湖迥異。後世錢塘詩人汪沆來此,與家鄉的西湖作比較,寫下詩句:“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此後保障湖便有瘦西湖之名,也是形象。 臨安西湖被稱“銷金鍋兒”,言為花費金銀的所在。眼下的保障湖還無此繁華,但兩岸桃柳相間,景緻已現不俗。 保障湖畔多此兩樹,據說乃是隋煬帝楊廣下揚州,翰林學士建言在大運河兩岸種植柳樹,既可遮蔭,也可護堤。隋煬帝採納所議,還親手栽了一棵柳樹,賜姓為“楊”,自此柳樹又有“楊柳”之名。 雖值戰亂,保障湖上,仍時可見遊船畫舫,有人尋歡作樂。大小船往來,絡繹不絕。 蕭平安站立船頭,也覺目不暇接。他形容潦草,身材高大,昂首挺胸站在船頭,卻也引得路過的船隻上人驚訝。有人對他指指點點,竊竊私語。他視若無睹,亂髮之下,一雙眼漂漂浮浮,沒個定處,誰也不知他想些什麼。 封於修三人也在船頭,封萬里如蕭平安一般看景,封於修與倪虹裳兩人站個並肩,正小聲說話。 船推碧波,穿橋過灣。前面東南向,枯樹堆雪之間,忽然閃過一道城牆。隨即船兒一拐,卻是向西駛入一條岔河。 蕭平安奇道:“我看城池就在東邊,咱們為何要往西去。” 那船把頭就在他不遠,答道:“小兄弟你有所不知,眼下態勢緊張。城下內河布的都是尖樁矛槍,早不讓走啦。咱們得走外河,繞到城南門,方可入城。” 宋初韓令坤修揚州城時,將城池內縮。古城河也分出兩道,一道仍在原本唐羅城外沿,一道卻是緊臨新的揚州城牆。也就是說,揚州城外,有兩道護城河,相距恰是兩裡。 果然向西行出數里,又再折道向南。此處河道又窄許多,但也有五六丈寬。行不多遠,忽見前面停了七八條船。再抬頭看,兩岸對出,各有一棵大樹,枝幹橫伸河上。左右各一根粗枝之上,赫然掛著兩具屍體。 更詭異的是,左邊一具著白,右邊一人卻是一身黑衣。一黑一白,寒風吹去,不住搖晃,煞是駭人。 封於修幾人也都看見,倪虹裳皺眉道:“兩個吊死鬼,黑白無常麼,這是起的什麼陣,晦氣晦氣。” 蕭平安目如鷹隼,遠遠已經認出,那左邊白衣的,竟是八卦門門主易心丞,右邊一個,看似也有些面熟,只是一時想不起是哪個。心中自是驚訝,這易心丞欺軟怕硬,狐鳴梟噪之徒,最能見風使舵。前不久還意欲與自己為難,怎莫名其妙吊在這裡。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