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三章 金陵柒(1 / 2)

小說:無雙群俠傳 作者:朔望月78

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 揚州春秋稱“邗越”、秦漢為“廣陵”,唐武德八年(625年),始有揚州之名,自此再無變動。也正是自隋時運河開鑿,再到唐興,揚州一躍而成天下名城。 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夜市千燈,高樓紅袖,畫堂筵啟,笙歌徹曉。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文人墨客,爭相歌詠。商賈鉅富,流連忘返。 入得城來,蕭平安卻不覺如何。揚州城內街道狹小,略顯侷促,與臨安、燕京都不能相比。只是城中隨處可見碧水,到處皆是橋樑。百姓橋上往來,橋下小船穿梭,也不見戰局危殆的緊張氣氛。 五代後梁僧人範海印和尚瞻禮各地佛寺和名山勝蹟,所撰《諸山聖蹟志》,中說揚州“都城周圍六十餘里,四面十八門。南北一連,十字江水穿過。東西十橋,南北六橋。凡一橋上,並是市井。林園地宅連翼甍,戰橈樓船窺翳渚”。城、水、橋、市井相融,處處別具一格。 兩人自南門入城,先過城前萬歲橋。入城仍是一水直貫南北,自北向南,九橋橫跨東西,依次乃是周家橋、小市橋、廣濟橋、新橋、開明橋、顧家橋、通泗橋、太平橋、利園橋。 沿河慢行,兩岸沿街皆是酒樓作坊,各色店鋪。酒旗招幌,琳琅滿目,但開門的卻不見幾家。眼下戰亂已久,又加前歲饑荒,沿淮河兩岸,已有哀鴻遍野之像。這揚州城雖是富庶,如今也是隻餘蕭條。 朝東海知蕭平安身上必有大變故,見他一路沉默無語,不明究竟,也不好出言相慰。心道,還是等安頓下來,慢慢旁敲側擊。 蕭平安也不問朝東海來此何事,只是跟著低頭悶行。 行出數里,在廣濟橋前折道向東,不多時進了條巷子,來到一處大宅之前。 未近大宅,便見有宋兵守衛,遠遠便攔下兩人。 朝東海依舊掏出那紙文書,為首的宋兵不敢怠慢,親自帶兩人去到大宅門前。請兩人稍候,自己進去稟報。不多時,一個管家模樣的中年男人迎出門來,帶兩人入內。 一路穿堂過院,沿途皆有士卒守衛。宅院頗有些年歲,屋頂老瓦,庭中古樹,地面鋪磚卻是新砌。 來到後院,跨過門檻,便聞一股香濃脂粉之氣。院內兩三修竹,四五梅花,景緻極是清雅。但此際鶯鶯燕燕,滿目盡是女子。其中數個,正歌舞彈唱。又有十幾個女子扇形排開,簇擁著當中一把太師椅。其中坐著一人,身材魁梧,一身錦袍。 聽聲響起身相迎,四方臉孔,五旬上下,鼻正口方,爽朗清舉,器宇不凡。哈哈笑了兩聲,引朝東海手臂,笑道:“朝先生駕到,未克遠迎,恕罪恕罪。” 朝東海也是滿面帶笑,把臂相接,道:“郭大人言重了,臨安一別,彈指已有兩載。自別光儀,時切馳思。” 朝東海笑道:“讀書人說話,就是不一般。” 蕭平安站在一旁,冷眼旁觀,也不上前招呼。這姓郭的透著一股虛情假意,待兩人入內方才起身。前面管家應已通報,此際卻才裝模作樣叫人置座。 朝東海側身讓出蕭平安,道:“這位是衡山派蕭平安,少年英雄,年輕有為。這一位是京洛招撫使郭倪郭大人。” 所謂長幼有序,眾人相見,都是先幼後長、先男後女、先下後上、先親後疏、先主後賓。叫位高者優先知道對面是誰,此乃慣例。 郭倪也不以蕭平安形容潦草見怪,道:“原來是衡山派的高徒。” 蕭平安卻是有些驚訝,原來此人就是郭倪,東線一帶,眼下除了兩淮宣撫使丘崈,便是此人位高權重。但此人風評也是不佳,其弟郭倬更是貪生怕死,為千夫所指。 下人搬來兩張椅子,請兩人入座。椅子卻是一大一小,朝東海自去小的一張坐了。 郭倪哈哈笑道:“朝先生不坐太師椅,果然還是如此。” 朝東海呵呵一笑,蕭平安卻是不明所以。 郭倪道:“咱倆坐這椅子,多了個荷葉託首,便叫太師椅。朝先生這張,乃是交椅。這交椅乃是從胡床而來,加長腿、靠背,便成交椅。相傳乃是一官拜訪秦檜,秦檜疲乏,朝後一仰,頭巾脫落。這官乃是個馬屁精,當即上前撿起,後又專門訂做了一把椅子。在交椅之上,加了這個託首,便有了如今這太師椅。” 朝東海道:“此乃子虛烏有之事,實是幼時先生教導,坐要端正。這太師椅雖好,多個託首,難免倚靠。身子歪斜,便要被先生責罵。” 郭倪笑道:“這正史倒不如野史精彩,朝先生不必如此拘泥。日後人家問起,還是道憎惡奸臣,也是一段佳話。”雙掌一擊。 舞蹈的幾個女子盡皆退下,自院外轉入一個年輕女子。眉黛如畫,雙瞳剪水,秀髮如絲,唇赤如丹。膚潔若雪,嬌媚無雙。一襲粉白羅裙垂地,微行曳波。娉娉婷婷,蓮步輕搖。懷抱一張古琴。對郭倪三人微微欠身為禮,當面坐下,琴置案上,十指纖纖,宮商從容,麴生碧空。本小章還未完,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