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章 退敵玖(1 / 2)

小說:無雙群俠傳 作者:朔望月78

何濟升心中又驚又懼,他自覺這套劍法已經催到極致,只怕師傅來了,出手也不過如此。緣何這“萬劍歸宗”仍是不滿,難道我的劍法如此不堪?難道本門這劍法還能更慢?調運真氣,劍尖“嘶嘶”之聲已變尖嘯之音。 此際,蕭平安也已看出。何濟升劍法千變萬化,飛旋之間,一個個人影重疊在一起,竟似凝立不動。分明有幾個基本之形,不斷反覆,與本門“回雁八打”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沈放更是暗自點頭,崑崙派這“玉京長生劍法”果然有古法的影子。與自己所創劍法對照,豈止是大有裨益,簡直是雪中送炭,醍醐灌頂。今日看這一套劍法,自己古法劍意必能更進一步。 他在臨安便聽道濟大師講,崑崙派“玉京長生劍法”脫胎於古法,早想一見,不想今日竟有此良機,能自崑崙派六絕之一的何濟升長老身上偷師。 何濟升全然矇在鼓裡,兀自孜孜不倦,不斷嘗試將劍法向前更進一步。他對此人便是寄幽懷早無懷疑,更不會想到沈放竟是意圖偷師。 武功一途,有內功、招式、功法。單看招式,不懂功法,絕無可能偷師學藝。否則江湖中人,哪個不與旁人交手,武功一露,便被別人偷學去,如此武功,又值得什麼錢。 可眼下偏偏有兩個奇才在此。沈放對古法古武浸淫已久,劍法一道,更是已觸到意劍門檻,見微知著,舉一反三。而蕭平安眼下卻是“明神訣”第二重,“神府玄藏、明心見性”,見則明,習則通,雖不至於一看就會,但看過一遍,悟到的其中關鍵,也是遠勝常人。 何濟升又出手幾招,劍法忽亂,他已至極限,強行推升,不進反退。再堅持數招,招式越來越不成型,終於長嘆一聲,停手立在原地,呆若木雞。 沈放微微一笑,道:“馬馬虎虎,你來看。”慢慢伸手,在胸前虛劃了一個圓。 何濟升本極沮喪,但見沈放伸手指畫圓,顯是有意指點。情緒激動,大睜雙眼,唯恐遺漏了一點線索。 但沈放這一指看似簡單,卻是全然不知所指,更不知與自己劍法有何關聯。 沈放一個圓圈畫完,隨手一揮,道:“去吧。” 何濟升百思不得其解,有心再問,但前輩高人顯已下了逐客令。偷偷一瞥米元泰,米元泰一臉茫然,也對他搖了搖頭。 兩人不敢再行糾纏,躬身行禮,轉身出了院子。 強敵既去,德秀佩服的是五體投地,誇讚道:“沈兄弟,你這魚目混珠,以假亂真的本事當真是天下少有。” 葉素心啞然失笑,道:“你這和尚,三番五次救你性命,居然還如此毒舌。” 慕小倩嘖嘖稱奇,道:“你這易容的本事也就罷了,學人說話也如此厲害?” 扮作沈放模樣的蔣青也是讚道:“沈公子,神乎其技。” 柴霏雪仍在生氣,聽人人誇讚,心下更惱,冷哼一聲,道:“雞鳴狗盜,難登大雅之堂!” 德秀笑道:“管他雞鳴還是狗盜,能救命便是大善。” 蕭平安卻是忍不住道:“你對他畫個圓圈,究竟何意?” 葉素心也是奇道:“莫非你真的點撥了他什麼?” 沈放一臉怪笑,在寄幽懷面孔之上,卻顯高深莫測,呵呵笑道:“我都不知道什麼意思,他若能悟出什麼,那也是他的本事。” 注:沈放的口技之道屢建奇功。口技起源甚早,可以一直追溯至上古時代,人們為了狩獵,經常必須要模仿鳥獸的叫聲來欺騙並引誘它們,或以恐嚇。戰國有“雞鳴狗盜”典故,便是口技的應用。口技作為表演藝術不晚於宋代。宋人《雜記》中說在京城的遊藝場裡,有“學鄉談”和“百鳥鳴”。1131 年,宋朝興起口技隔壁戲,以八尺屏障為隱身,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口技人坐屏障中,以說、學、逗、唱和模仿動物聲音為主,只聽其聲,不見其人。宋徽宗年間杭州有民間口技藝人“劉百禽”,他能學很多鳥叫和禽獸叫,學得以假亂真,因此人們稱他為“劉百禽”。南宋孝宗年間(1163—1189 年)的杭州就已經有了口技演出團體,口技以一種藝術表演形式開始在社會上流傳。 看到一個朋友推書的文字,好強的內容簡介,比我寫的好多了。轉了。 傳統武俠。南宋光宗初年,大俠燕長安北上燕京刺殺金國官吏,無意間盜得金國權貴謀刺金章宗完顏璟、擁立豐王完顏珣的密函,因此被金兵銜尾追殺,一路南下,直至南宋境內,猶不罷休。信陽邊城守將沈天青及其夫人梅盈雪為掩護燕長安力抗數千金兵,最終雙雙罹難,幼子沈放也遭了投靠金國的武林敗類毒手,雖然被燕長安及時救下,性命無虞,但已身中寒毒,侵入內腑,難以拔除,只能由燕長安每日輸入真氣續命,帶他尋訪名醫,以求根治之法。梅盈雪臨死前將密函託付給一個諢名小狗兒的小乞丐,給他取名為蕭平安,囑咐他定要將密函送至附近州縣的南宋官員手中。蕭平安不負所托,將密函送到後卻為貪官汙吏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