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免費章節,希望大家在原版上看,這樣修正的部分都能看到。 柳一巽道:“顧先生高見,既然如此,我等更不需著急。他們打到最後,誰也奈何不了誰,還是隔河而治。” 顧敬亭搖頭道:“不然。眼下金北有蒙古之患,內有災害之憂。章宗皇帝一心立後,沉湎飲酒作詩,朝政衰敗。百十年安穩,金軍已是腐敗之極,將官貪腐,盤剝士卒,軍馬馳廢。雖大宋亦是百病加身,但確是驅除韃虜,收復失地之良機。” 雲弄子笑道:“顧先生說大宋能贏?哈哈哈哈,先生莫非是剛剛出山,訊息來的晚些。自開戰以來,宋軍未嘗一勝,中路、東路,丟盔卸甲,一觸即潰。” 雲陽道人也嘆道:“雖是痛心,但也需實話實說。十月,金人已是扭轉局勢,轉守為攻,大舉分九道伐宋。左副元帥僕散揆率兵三萬,一路勢如破竹,直指淮河;右副元帥完顏匡以兵兩萬五千出唐(今河南唐河)、鄧(今河南鄧縣);河南路統軍使赫舍哩子仁以兵三萬出渦口(今AH懷遠);左監軍赫舍哩執中率山東兵兩萬出清河口(今江蘇淮安北),左監軍完顏充以關中兵一萬出陳倉(今陝西太白西北);右都監富察貞以岐(今陝西岐山)、隴(今陝西千陽)兵一萬出成紀(今甘肅天水);蜀漢路安撫使完顏綱率漢、蕃步騎一萬出臨潭(今甘肅臨洮南);臨洮路(今甘肅臨洮)兵馬都總管石抹仲溫率隴右步騎五千出鹽川(今甘肅隴西西);隴州(今陝西千陽)防禦使完顏璘率兵五千出來遠(今甘肅武山西南)。九路齊發,已是直指臨安之勢。” 史嘲風道:“雲陽道長不必危言聳聽,這九路齊發,也不足十五萬人。眼下已是冬月,金人只獲區域性小勝,未能長驅直入。反是我大宋據城以守,並未崩亂。” 甄意融道:“雖都處逆境,但大宋這邊……”也不說完,只是搖了搖頭。 盛雲英道:“龍教主有何高見?” 龍雁飛仍是一臉陰鬱,雖在室內,還是兜帽罩在頭上,淡淡道:“人各有志,不可強求。” 花月如笑道:“教主說了等於沒說。”眼下大殿之上,皆是一門一派一族之領袖,無一不是才思敏捷,智慧過人,堅定果決之士。 但就便在這些人中,龍雁飛也是獨樹一幟,似與眾人格格不入。他十年不出燕京,更從未聽說與人動手,武功高低,性情喜好,皆是一團迷霧。這兩日,他也不與旁人主動交談,也就花月如這昔日的江湖第一美人,敢與他開開玩笑。 蜀中唐門大掌櫃唐無意亦是說話很少,此際才出言道:“老頭子也贊成儀琳師太之見,吾等傳承數百年,篳路藍縷,披荊斬棘,才有如今之基業。一門一族,少者百餘,多者千、萬人。打下這基業的乃是祖宗,若因我等衝動而斷絕,豈不愧對列祖列宗,千古罪人。” 史嘲風道:“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雲弄子道:“也未見得。” 姜子君道:“諸位稍安勿躁,咱們既然已有會盟,規矩已經立下,不如就按規矩來。咱們各派該不該介入宋金之爭,此間二十三家首腦都在,咱們便投票看看好了。” 當下有門外侍候的沙彌送上紙筆,為防認出筆跡,議定支援介入廟堂軍國之爭畫個“√”號,反對則畫個圈。而墨非桐和燕長安四人,則是不能投票。 “√”這個符號在國內淵源已久,讀稱“勾兒”、“對勾”,表示完全正確或是同意。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卷七:“公取班簿,視不才監司,每見一人姓名,一筆勾之。”便是如今的一筆勾銷之由來。 少頃,眾人圈選完畢。虛明大師唱票,竟是完全一邊倒,支援參與軍爭的,不過四票,其餘人都是反對。 這四票之中,想是有丐幫和鐵掌幫,卻不知另外兩票是何人所投。 眾人都是不語,半晌姜子君道:“既然是絕對多數,咱們就該就此昭告武林同道,嚴禁介入軍國之爭。” 雲陽道人和雲弄子都道:“正該如此。” 柳一巽瞥了史嘲風一眼,道:“各派當約束門下弟子,違者當治其罪。江湖遊俠散人,一概在此列。” 史嘲風淡淡道:“這可有些難了。吾等有家有室,有根有底,無毀家紆難之志,人之常情。但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歷來是我江湖人勇武報國之忠義,咱們景仰尚且不及,談何禁止。” 雲弄子道:“怎麼,剛定下會盟之議,史幫主就要反悔嗎?” 史嘲風道:“咱們商議的是,咱們這些有根有底的門派,不宜公開與朝廷結怨,可沒說江湖上的漢子,都不能盡忠報國。”微微一頓,又道:“史某還是那句話,覆巢之下無完卵,都覺不關己事,今日遭殃的是百姓,明日就是咱們。” 嶽思彰道:“史幫主之言也有道理,我瞧此事還需自願,不能強迫。更何況江湖上魚龍混雜,也難約束。” 柳一巽道:“這豈不就是成立天下盟之初衷,武林既是一體,就要顧全大局,嚴加約束。”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