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放道:“晚輩一番好意,聽與不聽,都在掌門。” 姜子君道:“我命由我不由天,天下事,無有必成者。前途越是艱難,姜某也唯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眾人都是點頭稱讚,這崑崙掌門,果然氣度不凡,胸襟遼闊。 沈放搖頭道:“掌門誤會了,掌門自願捨生取義,吾等自是敬佩,也不敢置喙。但若為盟主,身系武林萬萬千之眾,這傾覆之憂,恐殃及池魚,吾等卻是輸不起。” 北面陣中,墨非桐竟是忍不住想要發笑。尋這沈放倒真是選對了。他別出機杼,另闢蹊徑,以鬼神說事,居然還編的活靈活現,叫崑崙派反駁不得,叫天下英雄莫衷一是。 而且他句句話裡有話,夾槍帶棒,後面這幾句,說的尤其惡毒。話裡意思,已經清楚明白。你就是個倒黴貨,明年就要倒黴,你想倒黴,自己倒黴去,莫要牽連我們武林同道。 廣玄子大喜過望,這書是萬萬不能燒了,早日回山,還要抓緊研習起來。 場上鴉雀無聲,人人都看著姜子君。想看看這位只差一步就要登頂的崑崙派掌門,究竟會如何應對。 姜子君未見動作,身後人群中卻是站起一人,正是八卦門門主易心丞,長笑一聲,先吸引眾人目光,然後道:“黃口小兒,大言不慚,妄議前輩。你懂什麼運勢!相面之術,皆是江湖宵小,巧言令色,坑蒙拐騙之流。卜算正道,乃是易數八卦!” 邱步雲回過神來,道:“正是,易經方是正道。不如就請易兄卜上一卦。” 八卦門不過二流門派,此番商議“天下盟”之事,他易心丞也是一隻腳門裡,一隻腳門外的人物。平常見了崑崙派高人,都要面帶笑容。眼下邱步雲一句易兄,叫得他骨頭都酥了半邊。他也算半個道門,卜筮之物都是隨身攜帶,當即取了出來,捧在手上,闊步而出。 《易經》被譽為諸經之首,相傳為周文王姬昌所作,奧妙無窮。但也有說起於伏羲,天皇氏時代有《連山》、《歸藏》,秦漢時期有《周易》,並稱“三易”。到了漢朝《連山》和《歸藏》都已失傳。 易心丞振衣出列,就在前面雪地之間,盤膝坐倒。他一襲紫色天仙洞衣,上鏽八卦圖,又有鬱羅蕭臺、日月星辰,內襯天青道袍,高頂上清芙蓉冠,腳下步雲履。大袖飄飄,也是仙風道骨。 易心丞先敬天地諸神,四方禮到,方才取一黃布墊地,又取一根香,燃於身側,緩緩面南而坐。擺足了架勢,揚聲道:“占卜一道,以人通神,問吉凶禍福。天道皆出於‘易’,什麼相面、龜甲、竹籤、梅花易數,皆是旁門左道,投機取巧,混淆視聽。‘易’數一道,唯有大衍筮法。易某精研《周易》五十年,早已得天地之奧妙,洞察天機。今日我便以大衍筮法,卜上一卦。” 沈放心中暗笑,我師傅精通陰陽五行八卦,奇門遁甲之術,涵今茹古、學究天人,也不敢說洞察天機這幾字。就衝你這句,便知你是個騙子,今日定要叫你好看。 易心丞卻是面露戚容,微微搖頭,道:“窺察天機,必遭天譴。吾已二十年未與人卜算,但今日事關武林蒼生之運,吾也只能殞身不恤。若有天雷降下,吾遭遇不測,還請諸位武林同道,善待我八卦門。” 群雄見他說的壯烈,都是叫好。但西南角卻有人道:“你放心的去罷,真有什麼不測,你家裡三個醜婆娘,老子保證一個不碰。” 自然引來一陣鬨笑之聲,這道士有三個老婆,而且一個比一個難看,江湖上人盡皆知。 易心丞麵皮一抽,瞥見邱步雲正看著自己,面上盡是不耐煩之色,神色立刻一凜。自懷中取出一黃布包,開啟來,裡面是一木盒,以金絲帶捆紮,雙手慢慢解開。露出盒中整整齊齊一束蓍草,雙手捧出,恭恭敬敬放到黃布當中。 群雄見他莊重,一舉一動,合規合矩,所用卜算之物,瞧著就是正宗。鬨笑之聲,也是漸漸歇了。 《易經》之中,唯一所載,便是大衍筮法。而且早先所用之物,必是蓍草。耆為年老之人,蓍草則是長壽之草,不死而神,故而能數往知來。因此作占卜之用。《博物志》說“蓍千歲而三百莖,故知吉凶”。 蓍草要在正月採集,此時草正要返青而未青,稱做“一陽初動”。而且蓍草只能用一年,次年便要丟棄。筮人採蓍草,天子用,須高九尺,諸侯用,須高七尺,大夫用,五尺,普通士人,三尺長足矣。採來裁截,留長六寸,直徑一分,不宜太粗。 卜算之時,蓍草共六十根,此謂“周行之數”,這六十根,須得能一手掌握,取意“道在掌握”。 易心丞所用蓍草,沈放一瞥,便知是陳年舊貨,而且粗粗細細,顯是有高有低,大小不一。對此人手段,更是明白了幾分。 《繫辭》雲:“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仂,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仂而後掛”此即是大衍筮法。本小章還未完,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