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十一章 行舟捌(1 / 1)

小說:無雙群俠傳 作者:朔望月78

山中獨行,往事不斷湧上心頭。 記得兩年之前,自己也是這般趕路,卻是從南邊穿越崇山峻嶺入川。耳邊猶記得褚博懷前輩的話語,“你等可有本事,一天走上兩百里,連走三天,過了這古道麼?” 如今物是人非,同行的四人,林子瞻斷了一臂,褚博懷與宋源寶師徒卻已天人兩隔。還有葉姑娘,你如今又在哪裡? 蕭平安心中悽苦,在這群山之中,幾番險險流下淚來。 心下神傷,更不覺道路艱難。 直到第二日午後,才發覺不對。腳下早已無路,舉目皆是大山。根本不知自己身處何處,爬上一座山峰,卻發現前面還有更高山峰,數不勝數,一座高勝一座。 心下發狠,朝向西南,不斷翻越山脈。 漸漸山峰綠意漸增,山中水源也越來越多。 這日終於打到一隻雉雞,急忙點火烤了,連骨頭都嚼碎吞了下去。一隻兩三斤的雉雞下肚,蕭平安總算活了過來。但眼前的山路,卻是越來越難走。 此處人跡罕至,根本沒有道路,他又不辨道路,不敢亂走,遇到什麼山,都是直接翻越而過。除非遇到筆直陡峭的絕壁,輕易不肯繞行。即便如此,懸崖峭壁也是比比皆是。他已不敢再使“行道訣”練功,許多地方,他攀爬之時也要小心翼翼。 如此在山間鑽了四五日,這日忽然見到一條山道。不由得的大喜,辨別方向,順著山道而行。行了數里,道旁一塊石碑,叫他是啼笑皆非。 石碑上寫的明白,此乃故道。 故道便是陳倉道,也稱嘉陵道。“北五南三”八條蜀道之中,要數陳倉道最為好走。 穿越秦嶺天塹談何容易,如褒斜道、子午道,都是花費巨大心血,人工開鑿而成。陳倉道卻是因形就勢,利用兩條河流,“天開陳倉道”。 鳳翔府一帶秦嶺,發源兩條大河,一為清姜河,匯入渭河,另一條是嘉陵江,匯入長江。兩條河流在秦嶺正脊,相距甚近,且正脊又有埡口,天造地設了一條翻越秦嶺的隘道。 此路寬闊,也可接水路而行,雖是繞遠,卻是好走。從鳳翔府向西南出大散關,沿嘉陵江至鳳縣,折西南,再接沮水可直抵漢中,也可轉金牛道入川。 當然所謂好走,也不過是相對而言。蜀道就無容易二字,再如何繞路,總須翻越秦嶺。山中最難行之處,必須人工架設棧道。 棧道本意便是指沿懸崖峭壁修建的道路,又稱閣道、複道。鳳州的“連雲棧道”和大家耳熟能詳的華山“長空棧道”皆是如此。 劉邦鴻門宴後退居漢中,為堅項羽之信,回頭就燒掉了沿途的棧道,已示永不出川之意。後來韓信更是上演了一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好戲。 這兩個故事能夠成功,皆是因為棧道修建實在艱難,而千軍萬馬要想出入川,也勢必要面對蜀道之難。 蕭平安也是無語,自己本想抄近道,誰知兜兜轉轉,還是到了陳倉道上。早知如此,老老實實多走三百里,到鳳翔府便是。以自己腳程,這三百里不過一日功夫。 但見識了秦嶺之難,蕭平安此番也老老實實,沿著陳倉道而行。 一路之上,風餐露宿,仍是難尋吃食。那一隻雉雞的好運再未光臨,他日漸消瘦下去。 屈指算來,離開京兆府,已走了五六日之久。故道之上,並無多少標誌,他只覺納悶,不說整條陳倉道也就七百里麼,為何走了這麼久,還不見出這大山。 路上半個行人也不見,自無人能答他。左右無法,只得耐著性子趕路,心裡把盛雲英跟燕長安反覆拿出來罵過。 但接下來一日,他一點罵人的想法也沒有了。他滿腦子都是吃的。進入陳倉道,沿途卻一點食物尋不到了。他在一處河邊喝了大量的水,結果導致腹瀉,但排出來的,幾乎都是清水,他的腹內已經沒有任何食物的殘留。 常人如此七日,早承受不住。他卻還能快步行走,但速度明顯慢了下來,一日也行不了七十里。 飢餓開始狠狠鞭打他的軀體。他無時無刻不感覺胃裡發虛,甚至偶然有頭暈的感覺,上腹如同吊了一塊大石,思想也開始遲鈍。滿腦子都是各種吃的,醬牛肉、燒雞、紅燒肘子、烤羊肉、燉大鵝、大餅、糖糕…… 渾渾噩噩,登上一座山峰,忽地一怔,眼下的山谷之中,赫然出現幾處房屋。 蕭平安揉揉眼,只道自己是看錯了。他站在高處,盡力睜大雙眼。山坳之中,坐落著三五戶人家。八九棟小屋藏在林木當中,毫不起眼,灰黑色的屋頂如同大鳥的背脊。 蕭平安心中狂喜,雖然只有六七日未見人跡,他卻已如同隔了許久。深山之中,杳無人煙,寂靜的叫人心底發狂,便是他如此習慣孤獨之人,也覺難熬。 那屋舍其實尚遠,也並非在山道之旁,若不是他目力驚人,多半會錯過。蕭平安毫不猶豫,直朝村子而去。心中不住寬慰自己,這是個村子,定是有吃的。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