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的好。”領主大人也是認可的。 “巴掌點大”的悔恨場,肉眼可見迅速擴張。神奇的是,新生的地域也有著各自不同的地貌。甚至黃色的混沌創質池,也不斷出現。對比人類的腦組織,擁有無限創造力的混沌創質池,應該是偽神首之內的“白質”。 對比人類的大腦,白質是中樞神經系統中主要的三個組成元素之一,在中樞部,由神經元的軸突或長樹突集聚而成。它不含胞體只有神經纖維。與灰質(大腦皮質)、黑質(處於大腦白質深部的一種灰質核團,位於大腦基底(Basal)與中腦被蓋(Tegmental)之間)並列。而不同特性的混沌創質液,又對應不同造型的“神經元胞體”。 前面也說過,神經元是構成神經系統最基本的單位,一般包括神經元胞體、樹突、突觸三個部分。而神經元胞體,顧名思義就是神經元的主體,主要位於腦和脊髓的灰質以及神經節的神經元內,形態各異,常見神經元胞體可以呈現為星型、椎體型、梨形、圓球形等(這或許是魔人種族差異性的由來)。 當然,如果不把兩位創世神視作兩個相互對立與統一的獨立神格,而是將阿努和帕多美視作一體兩面,那麼作為同一個神腦的兩個主神格,阿努誕生在現世的凡人與帕多美誕生在湮滅的魔人,可能就分別對應“白質”、“灰質”、“黑質”神腦功能區間其中的某一種可能性,也說不定。 總之,擁有無限可能的混沌創質,比如冷港的“蔚藍之血”、戰慄孤島的“奧瑞之源”。以及悔恨之地的“橙色稠質(Orange-Colored Goo)”:按照大陸學者的描述,卡拉威庫斯·維爾的信徒施展召喚術時,通常狀況是地面會首先出現一個連線悔恨之地的“泉眼”,緊跟著從泉眼中冒出一攤亮黃色粘液狀的橙色稠質,然後斯卡芬魔人就會從橙色稠質中誕生,從而被成功召喚到現世。 所以大略可以看出,不同色澤的混沌創質,就會誕生出相近膚色的魔人種族。而對應的底層規則或許就是偽神腦皮層下常見的星型、椎型、梨形、球形等,不同形狀的神經元胞體。 當然,對於大陸的學者而言,卡拉威庫斯·維爾和悔恨之地的斯卡芬魔人過於陌生且資料很少。最熟知也是被記錄最多的魔族就是出自梅魯涅斯·大袞湮滅領域的死地魔人。 魔人自稱為金(Kyn),惡魔語的意思是“人民”,將自己與其他劣等迪德拉——他們認為是不會思考的動物形成對比。基納茲(kynaz)指魔人種族的成員,惡魔語的意思是“他是金(族)的”。 與迪德拉魔神梅魯涅斯·大袞有關的魔人是一群好戰的迪德拉魔族,儘管其他迪德拉魔神身邊也有他們的身影。死地魔人是非常聰明的生物,他們的戰士和法師都非常能戰。 魔人社會基於等級制度,等級和秩序對魔人來說意味著榮耀,維護這些能展現出意志的力量。他們天生服務於展現更強大意志者,並將自己限制在統一的準則中,堅持這些準則被認為是最高意志和紀律之舉。 魔人記憶敏銳並且擅長記仇,但大多是路痴,對現世奈恩的方位並不敏感。他們重視自己頭頂的鬼角,將不光彩之事稱為“無角”。魔人不分好與壞,只奉更強大實體的命令。希維萊(一種高智力的高等迪德拉,看起來像高大強壯的灰色面板戰士。他們多少與魔人有些類似,但是沒有種姓制度,常常侍奉魔神梅魯涅斯·大袞,能用一隻手使用雙手武器,一隻手釋放咒語,包括召喚驚懼獸)認為魔人有時尚感,舉止浮誇。但希維金(是莫拉格·巴爾為他的私人衛隊創造的高等迪德拉種族,透過將魔人與希維萊在邪惡實驗室進行靈魂雜交而成,與其他高大的人形迪德拉相似,擁有藍灰的面板和長度曲度各不相同的脊狀黑角,前額,頂部,下巴上也有較小的角,他們也有和莫拉格·巴爾相似的凹陷藍眼和錐形耳朵,並往往喜歡凌駕於魔人下屬之上,會訓練魔鱷獸(Daedroths)和驚懼獸)鄙視魔人,認為他們是低等生物。 魔人戰士有八個已知的等級,每一級都比前一級更強大。等級內進一步細分為近戰,遠端和法師三種職業,這一點很像人類。魔人時刻準備好參加殘酷的戰鬥,不僅僅是因為他們強大的實力,還因為他們是湮滅生物,不用畏懼死亡(混沌創質無限重生)。許多魔人可以免疫普通武器並能反射魔法,他們自制的盔甲被稱為“迪德拉甲”,據說是泰姆瑞爾最堅固的盔甲。 魔人社會有八個階層:惡棍(Varlet)、下民(Churl)、劣民(Caitiff)、金瓦爾(Kynval)、金瑞夫(Kynreeve)、金邊境長官(Kynmarcher)、馬基納茲(大公)和瓦爾基納茲(王子)。 前四個是小兵階級。惡棍是最低的階層。下民是未經訓練的烏合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