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T-4護士組”Vs“女辛德勒”(1 / 2)

二戰期間,希特勒發起了一個稱作T-4(Aktion T4)的特殊行動,招收一批對他的納粹理念毫不懷疑、忠心耿耿的美麗女子,將她們訓練成“T-4護士組”,並命令她們專門去消滅“沒有生存價值的人”,包括身體殘障人士、有精神疾病的患者等,納粹黨認為這些人是德國民族中“不健全的元素”,沒有存在的必要。 在希特勒下達對這些人的屠殺令後,納粹黨在柏林市動物園大街(Strasse Tiengarden)4號的一座別墅中,炮製出了一套系統地消滅這些病人的計劃,代號“T-4計劃”。為了保密,具體執行該計劃的護士被納粹冠名為“T-4護士組”。 1939年12月,由瑪麗婭·阿萍捷、葆琳·克奈斯勒等二十餘名女護士組成的首批T -4護士經過秘密培訓以及宣誓保守秘密後,開始執行“T-4計劃”。她們中的不少人在接受納粹洗腦後,積極參與了納粹政權的“種族滅絕”計劃,瘋狂地虐待和屠殺囚犯,行徑惡劣,罪惡累累,其兇殘甚至遠勝於男性,以至於很多關押著女性的集中營裡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男人們是幸運的,因為他們沒有遭受女魔頭的虐待。”這些女護士有的貌若天仙,有的看上去溫柔可愛,但在羞辱、折磨、殺害手無寸鐵的囚犯時候,她們卻無所不用其極,手段非常狠毒:動輒抽打、放狗撕咬、開槍射殺囚犯,就連生病的人和兒童也不放過。她們還在囚犯身上進行化學和生物學試驗,用犯人的人皮製作燈罩,當著母親的面殺死她們的孩子,製造了一幕幕駭人聽聞的人間慘劇。 “T-4護士組”的成員使用醫療手段殺害了許多病人,並在精神病院、療養院中設立毒氣室。“T-4護士組”會先對病人進行評估,接著將人轉到精神病院中進行處決,最後將屍體焚燬,偽造死亡證明。據瞭解,約有10萬多人被“T-4護士組”神不知鬼不覺的被處理掉,其中包括1萬名兒童。可以預見,這個組織的成員在戰爭結束後必然接受了審判跟制裁,為自己濫殺無辜而付出應有的代價。然而被處以絞刑的“T-4女護士”只是少數。由於種種原因,很多“T-4女護士”並沒有受到應有的懲罰(蕭乾的《南德的暮秋》中有審判“T-4女護士”的相關記載)。 “日安,女士們。”化著精緻妝容的美麗女護士,身穿第三帝國修女護士服走進了導演車廂。 “日安,盧克修女。”女導演微笑著起身。身旁的女明星安妮莉絲·阿克曼眼睛一亮。和戰地女郎丹妮爾四目相對,不禁會心一笑。 盧克修女(Sister Luke),原名嘉比雅·範·德馬爾(Gabrielle van der Mal),比利時貴族之家的大小姐。也是《修女傳(The Nun's Story)》的女主角。扮演她的奧黛麗·赫本完美刻畫了比利時一個虔誠的女子,從出家到還俗的心路歷程。 嘉比雅立志服務非洲的窮苦黑人,傳播上帝的福音。為此她努力遵從教會的嚴格戒律,以絕對的信仰、服從來接受各種嚴苛到近乎不合情理的考驗。終於如願被教會派到剛果。然而在醫院的工作中,全心為病患服務的熱情卻越來越與天主教會繁冗的會規發生衝突——甚至在手術進行中,她必須摘下口罩,跪在手術室門口做彌撒領聖體。在無神論者福圖納提醫生的影響下,她開始質疑教會的規定。二戰爆發後,她的父親在行醫中被德軍殺害。嘉比雅再也無法保持教義所要求的剋制、寬恕,決定請求還俗。 這條原初劇情線因為“類二戰劇情碎片”“相似相溶”的“跨劇情融合”而自行衍生出後續劇情。 這不,出於某個未知的原因,盧克修女加入了“T-4護士組”。當然,從女主人公揹負的血海深仇來思考,她加入“T-4護士組”的目的顯然不是為了殘害無辜。 正如有魔鬼一定有天使。即便身處邪惡之群,也有人保持一顆正義之心。 除了駭人聽聞的“T-4護士組”,二戰時還有曾冒死從納粹手中救下2500多名猶太兒童,波蘭的“女辛德勒”——艾琳娜·森德勒(Irena Sendler)。 1910年2月15日,艾琳娜·森德勒出生于波蘭華沙,父親是一位有著悲憫之心的醫生,因為救治其他醫生都不願意接觸的傷寒病人,不幸受到感染而去世,那一年森德勒也只有7歲。不過年幼的她一直記得父親生前的話:如果看到有人溺水,即使不會游泳,也應該努力去救他。 父親的話和言傳身教的精神,一直影響著森德勒,長大後正是這句簡單的話語,和父親捨己救人的精神,讓她成了華沙社會救濟局的護士。 隨著隔離區的情況越來越糟,到了1942年,猶太人竟被驅趕進集中營,每天都面臨著死亡的威脅。護士的身份,讓森德勒擁有出入猶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