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西西里島某處海灘。正在實景拍攝的義大利導演,憤怒的喊停。 戰壕內“賣力演出”的義大利海岸師戰士互相嬉笑打鬧,嘻嘻哈哈毫無拍攝紀律可言。 於是被軍用大喇叭放大了很多倍的義大利語如子彈般出膛:“該死的笨蛋,一群沒腦子的蠢貨!你們甚至連憋住笑都做不到!至少當鏡頭掠過你的臉時,你要嚴肅起來!忘記攝影機、忘記工作人員,甚至忘記我!記住,你們是勇敢的戰士!下一秒就會戰死沙場!!” “別笑,別笑。聽導演的話,很快就能結束……”架著反光板的拍攝人員提醒戰壕內的一群散兵遊勇。 由第二拍攝組負責的內景的拍攝也同樣是100%還原度的實景。 “啪——”的一聲,場記板落下。 “啪——”拷問的皮鞭也隨之重重落下。 “啊——”戰俘的慘叫聲緊跟著響起。 在鏡頭下的納粹鷹犬賣力的抽打著死亡列車剛剛運來的囚犯。皮開肉綻,鮮血橫飛的場面,都被忠實的記錄下來。因為實在是太真實,第一天攝製組就全吐了。連拍三天,整個攝製組全體病倒。不得已,只能讓納粹的隨軍攝影師代替這些弱不禁風的威尼斯人來協助拍攝。類似事件層出不窮。據說到拍攝的中後期,除了力求完美的導演,絕大部分的拍攝崗位都被隨軍攝影師就地取代。為保證拍攝的程序,據說在掌鏡的隨軍攝影師的建議下,聯軍司令部甚至向各片場派遣了執法隊——戰地憲兵。 戰地憲兵也是德國的軍事警察。這些憲兵在執勤的時候,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胸前佩戴的月牙形金屬牌。他們在軍隊中扮演著雙重角色:既是紀律嚴明的軍事警察集團,又是訓練有素的有正規編制的軍隊組織。 德國憲兵最早出現在1810年,那時候的憲兵大部分都是從擁有超強戰鬥力的老兵中挑選出來。戰爭時期,憲兵發展壯大,成為一支組織嚴密的軍事警察集團,他們對於違紀計程車兵與平民有著高高在上的執法權。由於他們的身份特殊,對於平級和下級計程車兵都有著較大的指揮權,所以引起了很過士兵的不滿,再配上極具標誌性的吊牌,戰地憲兵又被成為“鏈狗”。 戰地憲兵跟隨國防軍隊一起行動,主要負責戰場後方的治安維護工作。戰地憲兵的重要職業就是維護軍隊紀律,所以他們會負責逮捕逃兵,像是一個戰場督戰隊。當然,凡事有利有弊。在德國士兵中不可一世的“鏈狗”如果不幸淪為蘇軍的俘虜,下場卻是比普通士兵更為慘烈,一般都是不經審判直接就地槍決。二戰末期,隨著德軍戰場失利,戰地憲兵也逐漸被排擠和打壓,最終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中。 然而在1943年的西西里島,戰地憲兵絕對是一群讓德意聯軍聞風喪膽的“瘋狗”。 結果也是出手就致命。據說戰地憲兵進場的第一天,就接連槍斃了幾個愛出風頭的“老兵油子”。片場紀律一時斐然。 不僅是大規模的反登陸作戰場景,拍的越來越有模有樣。甚至義大利海岸師群演們的區域性特寫也越發具有鏡頭感。特效化妝組也在拍攝過程中開創性的發明了許多特效化妝。 比如攝像機拍人體“中彈”時,會在演員的身上貼兩層豬皮,第二層埋有小鞭炮和雞血袋。火藥引線點燃後鞭炮噼啪炸響,配合演員慘叫著扭動身軀,鏡頭下雞血飛濺的場面無比逼真。甚至有血漿直接崩到了鏡頭上。這個意外被靈光乍現的導演保留了下來。成為影視上的經典畫面。 也因為對逼真的極致追求。高階化妝師們往往會拼命下猛藥。即便墊著前後兩層豬皮,表演中彈的演員也被常常炸的渾身是傷。因為受到了表彰。等等。老子拼死拼活都沒撈到一塊的“鐵十字(勳章)”,背一身豬皮就掛上了? 到哪說理去。 一群老兵油子都瘋了。 只要是中拳、中棍、中彈、中炮,開腸破肚、斷肢殘腿,類似的特技演出,義大利海岸師都群情高漲踴躍報名。即便不能撈一塊鐵十字勳章,也能享受一頓酒肉大餐改善伙食。 隨著主觀能動性,一步步被激發。群演們紛紛主動加戲。尤其是扮演軍官的義大利海岸師軍官,利用一切時間來打磨臺詞,磨練演技。甚至將自己帶入劇中人設。所謂“人生如戲,演好自己”。最好的表演就是表演自己。 只要導演不喊停,那就一直往下演。 甚至到中後期,拍攝大場景登陸戰的演出強度遠遠超過了戰爭演習的程度。幾乎達到了模擬度100%的偽戰爭場面。 當然。正如先前編劇保證的那樣,這絕不是一部純粹的戰爭片。而是第三帝國版的《亂世佳人》。 “亂世”再逼真也不過是一部分的場景。而“佳人”場才是重中之重。 說起來,大場景的登陸戰演出,消耗的經費並不很多。原因很簡單,作為群像演出的義大利海岸師完全不用花錢。甚至拍攝過程中的一切消耗,都來自軍需配給,就連片場安保、拍攝紀律,也無需攝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