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希特勒的元首專列,奢華程度堪比美國總統的“空軍一號”。 1937年,為了彰顯自己的權力也為了方便出行,希特勒決定給自己打造一輛堅不可摧的元首專列,經過兩年的設計和製造後,一輛重達1200噸,長430米的元首專列——亞美利加號(關於專列,其最初的名字存有爭議,大部分戰後的資料聲稱其名叫“亞美利加(Amerika)”號,但是在戰時法國鐵路的檔案和駐紮在當地的德軍報告中,均稱其為“埃裡卡(Erika)”號。此外希特勒的翻譯保羅·施密特(Paul Schmidt)在1960年給《極光報》的一篇文章中,也確認了“埃裡卡”號的叫法。後在1943年2月1日,元首專列改名為“勃蘭登堡(Brnadenburg)”號)開始投入使用,希特勒可以在專列上起居生活、召開會議,而且它非常堅固,是一個移動的納粹堡壘和指揮部,堪稱鐵路上的“空軍一號”。 在遙遠的上世紀30年代,這輛列車設計時速就已經高達120千米,由兩個機車頭牽引,以便在一個車頭出現故障時,可以保證列車繼續行駛。希特勒的元首車廂位於列車中段,以方便跟各節車廂保持聯絡,車廂內全部由大理石裝飾而成,配備供暖和空調系統,方便隨時調節溫度,這在當時是非常罕見的。從車頭數起第三節車廂,是接待室,裡面有兩位士兵把守。生活區中間擺了張大桌子和幾個扶手椅。牆面採用紅木設計。接下來希特勒的房間由一間單人床臥室構成,旁邊擁有浴室,裡面有浴缸和鍍金的水龍頭。接下來是一間衛生間和三間客房。在車廂的末端同樣有兩名士兵把守。 列車本身配備了防空炮車廂,位於列車的首尾兩端,一旦出現空中、陸地的襲擊,士兵可以用20毫米的機炮進行反擊,垂直射程可達2.5千米,水平射程可達4.7千米,既可以向空中射擊,也可以向列車兩側的地面進行射擊。每分鐘可發射800發炮彈。在每次列車出行的時候,沿途還有一架飛機隨時待命,提前降落在前方指定機場等候元首。隨車還有他的裝甲賓士汽車,方便快速移動。 二戰爆發後,從1939年9月的波蘭戰役一直到1941年4月的巴爾幹戰役之前,這列火車曾被用作機動的“元首大本營(Führerhauptquartier,是阿道夫·希特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指揮德軍的指揮所代稱,遍佈整個歐洲)”希特勒就在這輛列車裡商討前線戰事,做出戰略部署,也成了希特勒的第二個家。車上配備了希特勒的秘書、廚師、私人保鏢、貼身僕人、醫生、列車長、操作防空炮計程車兵。因為希特勒喜歡泡澡,所以列車還增加了一整節車廂的洗浴室,並且配備理髮師。洗浴車廂重達78噸,採用石棉絕緣設計,安裝有一個2000升容量的超大水箱,還有一間小梳妝室,後面是五間浴室,其中的兩間浴缸是用大理石和搪瓷不鏽鋼製成。最後是三間大理石淋浴房和一間廁所。 為了保證希特勒出行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列車上的食物、飲水等一切用品和工作人員,都經過了嚴密的審查,必須不能有猶太血統。列車上所使用的服務便條,都要在當天結束前銷燬,沿途所有的車輛,都只在提前幾個小時得到通知,停止執行,甚至車站的工作人員必須要在辦公的大樓裡待命,一切閒雜人等都必須遠離站臺。沿途會安排數千人進行戒備。誰也不知道列車會經過何處,開向哪裡。此外,還有其他幾輛形似亞美利加號的列車在前後行駛,以混淆視聽,阻撓潛在的襲擊行動。 在列車內,還有一節通訊車廂,車廂裡配備了最先進的通訊裝置,可以與軍隊取得聯絡,這節車廂的牆壁上掛著最新的戰略地圖,人們可以在桌子邊圍坐討論戰情,接下來是通訊車廂,裝置都是1940年代的高科技產品,包括電傳印表機和編碼機,可以加密和破譯電文,電話交換機,可以接聽撥打電話,當然還有密碼機。在列車行進無法撥打電話時,可以採用巨大的700瓦特短波無線電裝置,停車時,可以接上電話線撥打。 1941年,為了和墨索里尼安全會面,希特勒下令修建了規模浩大的隧道,用於停放亞美利加號,隧道長480米,寬8米,高12米,牆壁由2米多厚的實心混凝土築成。即使有敵軍來襲,德軍也可以暫時封閉隧道兩端,與敵人戰鬥,等待其他德軍前來救助。因為希特勒在這輛列車上待的時間很久,所以英國人曾經派出特工多次想要在車上刺殺希特勒。包括想方設法讓列車脫軌,但列車的出行時刻並不容易獲得,而且德軍在車上經常徹底搜查,也使得在車上安放炸藥不太可能。於是他們研究了另外一個辦法,就是對車上的供水系統下手,雖然車上的瓶裝水和食物會經過嚴格檢查,但是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