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發了嗎?”見拍攝完畢,選角副導演凱蒂夫人隔著雙面鏡,小聲問道。 女記者先是點頭,緊跟著又搖頭:“攝入應該成功了,但似乎分歧並沒有立刻凸顯。” 也就是說,幾人雖然被提前授予“超時空快取”技術加持的「人物貼片」,成功啟用逆定因果律一鍵重置“洗詞條”。但“背後藏驚喜,身上埋伏筆”展現分歧的劇情衝突,並沒有即刻發生。 類似這種“慢了半拍”的後知後覺,顯然與“超時空快取”的劇情延緩效應密切相關。 “那我們接下來該怎麼做?”選角副導演凱蒂夫人又問。 “靜待‘劇情線加速收束’。該來的總歸會來。玩家不是說嗎,遲到、遲到:雖遲但到。”首席選角助理戰地女郎丹妮爾笑著安慰。 “說的沒錯。”女記者也表示贊同:“‘索菲婭·羅蘭類唯一生態’要現在攝入嗎,丹妮爾?” “不著急。先穩住這些互相還不知道彼此存在的‘索菲婭·羅蘭類唯一生態’中的‘女演員’。儘量把她們安排在不同的車廂,課程和排班也儘可能的分開。等萊妮完成整部《國家榮耀:大戰役》的補拍和剪輯,‘傑士號’完成最後的改造,能隨時開啟我們的《東行計劃》,再進行最後的攝入。完成‘索菲婭·羅蘭類唯一生態’的建構。” 女導演萊妮·裡芬施塔爾的補拍工作已經完成。影片的粗剪第一版也已送交第三帝國宣傳部。等待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的親自品鑑。以及下達第二剪的修改方向。 按照萊妮·裡芬施塔爾在納粹電影界的崇高地位。或許只有“原封不動”,“一刀未剪”才能匹配對她無與倫比的電影才華的尊重。 也就是說,完成粗剪的第一版《國家榮耀:大戰役》,絕對是水準極高的大片。以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的電影鑑賞水準,完全無法給出正向增益的修改意見。最好的方式是繼續向上呈報,由元首大人親自評斷。 結果不出意外。《國家榮耀:大戰役》的粗剪第一版被“原封不動”,“一刀未剪”的送回。附帶還有元首熱情洋溢的親筆嘉獎令。以及為了保證片場正常運作的核心人物——被迫參與“復仇武器計劃”的“原子彈之母”「莉澤·邁特納」。 “怎麼回事?”被蓋世太保專列秘密送達寬軌試驗場站臺的莉澤·邁特納,出乎包括女導演萊妮·裡芬施塔爾在內的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我們被‘劇透’了?”這是女記者的第一反應。 等選角副導演凱蒂夫人趕來,眾人才得知原委:“莉澤·邁特納,奉命在GGL大德意志機車製造商聯合會寬軌試驗場秘密製造一座鈾機——B-VIII。” 先前蓋世太保將“原子彈之母”莉澤·邁特納秘密抓捕並押解到的陸軍軍械處戈托夫測試站,就一直在為實驗用的鈾機(鈾反應堆)提供鈾晶體。 這些傳說中的鈾晶體,也就是現實中的第三帝國“宇宙魔方”——納粹“鈾立方體”。 “2013年的一天,馬里蘭大學的提摩西·科斯(Timothy Koeth)教授收到一個包裹,裡面附有一張皺巴巴的紙條,上面寫著:“取自希特勒在德國試圖建造的核反應堆。寧格送上的禮物。”紙條描述的物品是一個鈾立方體,20世紀40年代時納粹曾經用來建造核反應堆,只是計劃後來失敗了。提摩西·科斯教授馬上著手確認鈾立方體的真實性——它是否真的來自於希特勒失敗的核反應堆專案。提摩西·科斯教授與研究生米里亞姆·希伯特(Miriam Hiebert)合作,追查立方體的身世。在研究過程中,這個神秘鈾立方背後的故事令人震驚。實際上,德國在戰爭期間已經可以建立一個核反應堆,但是由於不同研究團隊之間的競爭,該專案最終未能成功。 這個故事要從由特勒打造的核反應堆說起,在二戰結束時反應堆被美軍拆解一空,之前被納粹埋在地下的664枚放射性立方體也隨之被運到了美國。雖然當時這座核反應堆中的放射性物質數量不足以讓其全力運轉,但由科斯教授領導的團隊在納粹檔案中發現,德國其它地方還藏有足夠多的放射性物質,足以讓核反應堆達到完整運力。這些額外的放射性立方體當時由另一支研究團隊掌管,但如果當時雙方科學家能夠將自己所有的鈾合併到一處,就能離成功更進一步了。多出來的這400個神秘立方體在戰後便流向了黑市,而從反應堆內部取出的大部分立方體在運到美國後,大多也隨著時間的流逝不知所蹤。 在收到其中一個立方體後,科斯教授的好奇心不禁被激了起來。他與同為馬里蘭大學研究員的米里亞姆·希伯特組隊,聯手調查這座核反應堆的歷史,自此之後,他就一直致力於揭露這座核反應堆的歷史,以及追查其餘殘留部分的下落。 這座B-VIII核反應堆由納粹科學家於二戰後期建於柏林,但最後被遷到了德國西南部的海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