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納粹嘉寶”札瑞·朗德爾,並肩而立的是“夢幻情人”瑪麗卡·羅克。
匈牙利裔德籍女明星瑪麗卡·羅克(marikar?kk)是德國二戰時期以及戰後最受歡迎的女演員之一。憑藉風趣積極的人格魅力和表演技巧,她與納粹高層保持著親密關係,甚至在戰後一度遭到禁演。然而在去世十年後,一份機密檔案揭露了她的蘇聯間諜身份。
1913年,瑪麗卡出生於埃及開羅,母親瑪麗亞·拉洛琳·夏洛特(mariakarolinecharlotte)和父親愛德華·羅克(eduardr?kk)從事建築行業,愛德華除了建築師的工作外,還擁有一家建築公司,另外瑪麗卡有一個長自己兩歲哥哥艾德·羅克(eder?kk)。
家境優渥的瑪麗卡在11歲這年從布達佩斯搬到大巴黎,接受專業芭蕾舞訓練,第二年就獲得了在紐約百老匯以及美國其他城市的演出機會。1929年重回歐洲,作為舞者和歌手在戛納、倫敦、巴黎和匈牙利進行巡演。在歌舞劇獲得一定成就後,瑪麗卡迎來了電影首秀,那時她才17歲。
1934年與德國烏髮電影公司簽約後,瑪麗卡正式開啟電影之路。在經紀公司的安排下,瑪麗卡先後和多名當紅小生合作,與當時德國最受歡迎的演員約翰內斯·海斯特斯(heinzvoncleve)一起拍攝《乞丐學生(derbettelstudent)》(1936)、《加斯帕羅尼(gasparone》)(1937)和《嗨,珍妮!(hallojanine!)》(1939),被譽為德國歌舞片的“新夢幻情侶”。1940年更是憑藉《特里·科拉(koraterry)》成為那個年代最偉大的電影明星之一。
瑪麗卡塑造的角色帶有典型的“瑪麗卡”特點,多為被世人所誤解的天才,在逆境中掙扎,堅持自我,最後取得勝利。這些角色大多懷著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就如瑪麗卡本人一樣,風趣幽默,笑口常開。因此在第三帝國時期,納粹多次利用這位金髮碧眼的女演員和她的人格魅力來傳達納粹所宣揚的婦女在家庭中的價值,同時美化母親的形象。
1935年至1944年間,瑪麗卡參演了15部電影,這些電影無不例外成為納粹宣傳價值觀的工具。1944年,她被列入第三帝國大眾啟蒙和宣傳部的《上帝保佑名單(gottbegnadeten-liste)》。正因為瑪麗卡與納粹之間的關係比較親密,她的魅力不僅迷倒了無數納粹士兵,在事業的巔峰期,希特勒曾親自為她登臺獻花。
二戰結束後,瑪麗卡和導演丈夫被禁止在德國進行演出,理由是涉嫌為納粹從事間諜活動。1947年,奧地利演員協會榮譽法庭為其正名,洗刷嫌疑,一年後瑪麗卡重回銀幕,但聲勢已大不如前。50年代末,瑪麗卡重拾老本行,放棄電影行當,轉戰歌舞劇和音樂劇,在德語文化區再一次獲得巨大成功。瑪麗卡畢生從事歌舞和電影行業,在79歲時,在老家布達佩斯舉行最後一場歌劇表演。
1981年,瑪麗卡因在德國的文娛活動被授予金質電影獎,1983年獲得維也納榮譽金獎,1987年獲得巴伐利亞電影獎。2004年5月16日在維也納附近的巴登去世,享年91歲。
瑪麗卡離世後,她的身影也逐漸消失在大眾視野,但是2014年的一份絕密情報檔案解密後,這位德國戰後頗受歡迎的女演員蘇聯特工身份才被揭露。有趣的是,瑪麗卡還曾在二戰結束後因為和納粹關係密切被禁演,實際上她卻一直為莫斯科傳遞納粹情報。據稱,是她的經紀人海因茨·霍夫邁斯特(heinzhoffmeister)的引薦,讓瑪麗卡成為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的一員,但瑪麗卡承擔的職務和傳遞的具體資訊內容尚不明確。而且是1954年3月13日成立的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前身是“克格勃創始人”紅色懲戒之劍——費利克斯·埃德蒙多維奇·捷爾任斯基(feliksdzier?ynski)創立的全俄肅反委員會“契卡(cheka)”及斯大林時期內務人民委員部下屬的國家安全總局。傳聞瑪麗卡·羅克和《訊號》雜誌駐巴黎首席特派女記者麗莎·施特貝都隸屬於第七局。
也和所有《大戰役》“類二戰劇情碎片相似相溶的跨劇情融合時空”下出現的重要角色一樣。在《瑪麗卡·羅克——是的,這就是氣質(marikar?kk-jadastemperament)》劇情時空,她本色出演了自己。
兩位渾身上下珠光寶氣的當紅女明星,